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一)
详细内容
作者:张俊霞 周智男 乔春霞
摘 要: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一直以来沿用的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上都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作为一名从事声乐教学的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声乐教学有着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本文从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变革等方面论述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 综合教学 信息技术
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而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试观我们一直以来的声乐教学模式,始终是单一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的制约和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指出现状并提出新的声乐教学方案,构建新的声乐教学课程理念,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现行声乐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一、固定、陈旧的教学模式
在现在的声乐教学当中,始终如一的使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今天。当然,受声乐课程自身的要求与限制,这种模式能够延续到今天还一直被采纳使用,一定是有它得以生存下来的原因,那就是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和声乐学习的结果需要耳朵去判断。这就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声乐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本身的发展,这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由于是“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方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就是由原有教师从他的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知识的单一与变化就相对显得非常的单薄。形成一种作坊式的师徒关系。而且受到一种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制约,学生不敢随意拜师,老师不敢随意授徒,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而老师也成为一种多功能的声乐教学机器,还要实现因人制宜,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多方位的教学方法,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一种套路教学法,就是老师把他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模具一样的套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这与现行的对教师多方面知识掌握与教学的多变性与可变性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1、声乐学习步骤的简单化声乐学习方法的复杂化(模仿)
学生唱,老师听,挑毛病,解说,犯唱,模仿。声乐教师一直以来依靠的就是耳朵对学生声音的判断,然后改变学生的声音,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论去教授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学生,首先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另外就是在声音的调配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学生很难理性的理解。例如,在发声练习当中,老师会针对学生声音的腔体位置说一些靠前或是靠后的术语,这样就使的学生会产生一种矛盾的想法,而这个过程就会使学生学习中产生一种不知所措。还有我们经常性的会对学生说声带不要使力,通常都会对学生的意念产生这样一种暗示,产生的实际效果就是学生歌唱中躲避自己的声带,同时使他们在学习当中,更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这是我们声乐学习中的一个误区,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磨合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科学的、一套统一的完整的教学方法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现代化,教师完全依靠的是经验教学,当然,这里不是反对老师的经验,我们必须肯定经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依靠经验教学,势必会妨碍和限制声乐教学的发展,而且会缩小受教育者范围,这种经验教学,需要时间去磨合,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