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浅析紧缩政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

浅析紧缩政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央行08年工作会议提出的基调是“货币从紧+信贷调控”,即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扎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加大创新力度;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抓好金融基础建设等。本文对紧缩政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紧缩政策 中小企业 融资
  
  在货币政策从紧、企业资金日益紧张的环境下,各家银行进一步加大了客户的选择力度。8月13日公布的7月信贷状况,对银行的谨慎以及企业资金紧张的现状有所印证。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18亿元,成为今年以来第三大放贷月份。但细观结构,在1500亿元多的增量中,竟多是期限很短的票据融资业务(1000亿元),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分别只有400亿元和100亿元。而且,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倒闭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数字为6.7万家。那么面对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信贷调控的大环境,如何拓展融资渠道,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呢?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机制及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创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3%,生产的商品约占社会销售额的60%,商品进出口额约占国家进出口总额60%左右。
  2.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国有企业下岗人员80%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农民工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也开始成为一些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就业的重要渠道。
  3.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经认定的省市区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近70%是中小企业建立的。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80%以上是民营科技企业,其科技成果也占80%以上。
  4.中小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初级加工、建筑、运输、传统商贸等领域,向基础设施、机电制造、新兴服务、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一大批中小企业从技术落后、资源利用低、能源消耗高的领域逐步退出,越来越多的地区中小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推动了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迫切要求中小企业尽快退出小造纸、小化工、小化肥、小农药、小火电、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等行业,注重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
  2.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366家,但是,银监办发(2006)145号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明确要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应在一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调查显示,国内的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中心城市行所在地只有少数几家大型担保公司能够获得银行认可。而且担保公司还存在虚假注册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运作,抽逃、挪用资本金等违规经营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实际担保能力,因此,加强国内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3.中小企业面临“惜贷”问题。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15%左右,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又受到所有制不同的不公平待遇。今年以来资金面供应紧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压缩、放款周期拉长,尤其对中小企业的条件更为严格,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借贷难度加大。以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最高的宁波银行为例,在当地20万家中小企业中,其授信客户仅有8300家。近日,里昂证券一份针对国内53个城市105家私营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随着宏观调控下的信贷政策收紧,高达77%的中小企业表示在银行借贷上遇到了更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