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浅析知识管理下企业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功能创新(一)

浅析知识管理下企业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功能创新(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继续教育企业培训智能培训模式
  论文摘要: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要求传统的技能培训模式改革成新型的智能培训模式,即企业培训的功能目标要从主要针对员工个人技能提高和知识量增加,改变成提高整体组织学习能力和提升智力与创新能力。从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和运行两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建立智能培训模式。
  一、引言
在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中,人们普遍认为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劳动技能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生产率就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进而也会要求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着企业的这个核心资源展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进人到了后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新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知识爆炸使企业信息半径急剧扩张,进而人们认为信息和知识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资源;本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知识创造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企业价值创造不仅仅是来源于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必须通过知识和信息的整合、交叉学科碰撞,使知识转化成智力和智能即完成知识创新,这样知识才能形成价值创造的首要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要求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以形成他人无法复制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了打造这一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提出了组织学习理论,即通过组织学习以使信息与知识整合成企业智能。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企业管理围绕的核心资源发生了变化即劳动技能一信息知识一知识智能,这势必要求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培训也做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代企业知识管理的客观需要。
  二、知识管理下新型培训模式的功能创新
工业革命以来,企业依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将管理也运用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上:依照大机器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工艺和工序),制定了标准操作法,简化了工人的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劳动技能与熟练程度,进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企业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将培训目标直接指向员工个人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跨入信息化管理时代以后,ERP,MRP等一系列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时期,由于对信息和知识的高度重视,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不单单针对员工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员工新知识的灌输和知识半径的扩展。由于企业对系统性知识的需求,一大批咨询培训公司应运而生,其提供的统一标准化的外聘讲师培训成为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持续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知识创新来维持,因此,新型的培训模式首先要更多地关注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平台,进而提供知识信息碰撞机会,实现了企业的知识创新。其次,通过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提高企业智能。第三,随着各种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现代企业已经具备开展以高科技媒介为辅助工具的新型培创“方式的条件,因此,现代企业培训要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中相对单一的培训方式,实现企业培训在地点、时间、内容和考核方面的多样化和柔性化,针对知识特性展开,提高企业培训效能。第四,面对着知识信息的几何增长速度,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训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培训职能应由提供知识产品转移到提供学习服务上来。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整合模式
在当前的企业实践中,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基本上处于脱节状态。企业知识管理的引人,并没有带来培训方面的响应转变,下面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与制度、战略和观念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培训的总体整合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代企业将更多地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组织和运作,因此,传统的按产品或市场划分的直线制、职能制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而应当建立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全息网络制”组织结构,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决策部门的及时沟通,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观念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学习型组织,就要建立起“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组织学习氛围,使得员工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在制度方面,企业要创建学习与知识激励机制,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前提之下,传统企业所建立的职位晋升机制己经没有生存的组织环境,因此,新型的激励机制应该着重针对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从薪酬和自我实现方面来设计。在企业战略方面,企业的培训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培训部门的任务应该在于帮助企业预测执行企业战略所需要的技能,并确定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帮助企业构建所需要的技能,做到公司的人才培养和岗位配置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