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研究>关于完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一)

关于完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通过实行两权分离、适度分散股权结构、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等措施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公司治理结构 家族化治理结构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国内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至少占到了90%以上,它们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发展历史不长、总体规模不大、技术较为落后,并受其自身特征极其管理模式的影响,其治理结构存在诸多缺陷,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家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
1 家族企业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1.1 家族企业的概念及其特征
  对于家族企业的概念,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给出了家族企业的经典定义,企业创始人极其家族成员掌握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维持紧密的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重要决策权,特别是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高层人员的选拔等方面。其基本特征有: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股权和控制权为家族力量所掌握并拥有剩余索取权;家族企业的组织基础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多缘群体,在用人方面体现了“差序格局”;关键权力为家族核心成员所把持;家族规则和伦理规范代替企业规则和经济规范。
1.2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公司治理结构一般指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构成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以及外部环境中其他相关利益者(员工、工会、社会组织等)的支持和约束机制。公司治理是为了提高经营的效率,同时降低经营的风险,对公司的股东、经理人员、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对各方激励与约束的平衡。公司治理的本质就是平衡,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实就是各种力量的平衡。公司治理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经营者选择问题,二是激励问题。
  公司治理问题起因于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大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两权分离程度较低,因而代理问题不是很突出,但受家族企业本身特征影响,在治理结构上存在很多缺陷,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发展。
2 我国家族化治理结构分析
  家族化治理结构是指企业的控制权被家族或准家族成员(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所掌握。在家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家族化治理结构能避免所有者缺位所造成的监督不力,家族企业的所有者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减少了企业内部争夺权力的各种“内耗”,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第二,在家族化治理结构中不存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第三,有利于保证责、权、利高度一致。第四,促进了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为此,家族化治理结构在特定的企业发展阶段对家族企业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家族化治理结构就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具体表现在:
  (1)经营者选择渠道狭窄。家族企业两权合一使选择管理人才的范围只能局限于家庭血缘关系中,不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优秀人才,这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率。在竞争逐渐激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时,符合企业需要的有经营、管理能力家族成员可以继续成为企业家或管理者,如果创业者已不具备胜任经营者条件,其最优选择就是从经营者市场中选择最有能力的经营者,完成家族化治理结构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
  (2)管理效率局限于血缘关系。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一个重大弊病是亲情、伦理代替规则、制度,加之内部缺少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管理不易规范。家族企业血缘式封闭式的用人制度具有排他性,阻碍了外来人才的进入,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致使企业丧失竞争机制、效率低下,失去企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