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平台(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学科性公司制作为一种创新性组织制度,为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平台。它的科学实施创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科技管理新模式、突出知识产出和人才培养功能的企业法人组织新模式以及自主发展的大学学科建设组织新模式。
关键词 一体化 学科性公司 模式
随着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建立一种良好的组织平台,以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及大学学科建设新模式的组建。学科性公司制旨在实现教育、科技、经济三位一体,循环发展,是一种创新性组织制度。
1 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1.1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将日趋成为社会经济的中心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成为经济最基本的资源和最核心的要素。知识的中心化直接推动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经济时代的核心, 那么高等教育无疑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高等院校也因此被推向社会、经济的中心。
1.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生产发展中的第一要素。与传统经济形态不同的是,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为核心,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的经济。事实也证明, 高新科技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据美国《商业周刊》调查, 知识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增至33%,是房地产业的两倍以上, 更把汽车业远远抛在后面。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也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2004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发达的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增幅分别高达97.7%、70.7%、34.2%。
1.3 经济需求直接推动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人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需求, 但最基本的还是经济需求。正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才使科技从象牙塔走向经济领域和生产过程之中。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求水平和力度更引导和推动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不断实现着科技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可以说, 经济需求不仅制约着科技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而且引导着科技的应用方式和方向。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Ⅰ·马奎斯教授对500 多项技术创新的抽样调查分析,3/4的创新成果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科研成果都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只有那些有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成果才会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那些不顾经济需求, 为技术而技术、为论文而论文的成果恐怕只能束之高阁直至被淘汰。
1.4 教育、科技和经济三位一体,循环发展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原本就有着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是在过去,由于知识、信息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它们必须依赖资源、资本等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因而三者内在的互动关系没有达到一体化的理想高度,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决定性因素,它们开始摆脱资本、资源的依赖地位,开始独立发挥主导作用,这一点对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极为重要。
21 世纪,既是经济的世纪,更是教育和科技的世纪,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振兴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其中任何一个已不再是另外两者的外生变量,而是互为内在动力。教育、科技、经济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正日益呈现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进入以知识生产、流通和消费为特征的新的世纪,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一体化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 学科性公司制是一种创新性组织制度
2.1 学科性公司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学科性公司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科性公司是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以科技成果为核心技术作价入股创建的科技型企业,学科性公司的法人代表必须为学校在编人员或是学校拥有股份的公司;二是学科性公司必须依托学科,发挥学科优势,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以开发和经营本学科相关技术产品为主要业务。
学科性公司制是基于高校的学科优势,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有效地开展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并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科技新体制。
学科性公司制所形成的科技型企业(即学科性公司)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一方面,学科性公司依托学科而产生,与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科的发展为学科性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前沿性科技成果和创新性人才;另一方面,学科性公司的发展又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来源,加速创新性科技成果的产出,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