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人工成本及降低人工成本的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从六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并提出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人工成本;降低;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成本控制,而人工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确定企业人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是劳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人工成本是企业劳动工资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降低劳动消耗,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课题。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企业人工成本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获取成本、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人力资源的退出成本等五个方面。
通过对人工成本的分析,清楚地知道了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降低企业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大工种”精简人员
国有企业一直为打破“一人干几人看的大锅饭”现象采取各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员多,特别是富余人员没法妥善安置;二是单一工种,一个人只会干一种活,其它活不会干,导致人员过多,干活你看我,我看你,工作效率非常低。如果我们对一些人进行培训,撤岗并岗、实行专业化管理,改革传统工种概念、实行大工种、区域作业培养一专多能、操检合一的优秀技术工人,要求放线工会做测工,测工会做爆破工,一个人可以顶几个人干,通过减员,克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实行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人尽其才、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同时也减少了人员差旅费和路途时间,这样人工费自然会下降。
(2)建立具有激励职能的岗位薪级工资制
多年来,公司按照上级的工资制度发放工资,为了稳定,平均主义成了大流,加上国有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收入普遍不如民营企业,人员流失严重,为对手培养了人才,为了改变现状,公司应该改变工资制度,实行“岗效薪级工资制”激励措施:
a.实行职称、级别与工资分离,个人工资完全按其现任岗位(职务)、学历、职称、工龄四大要素确定。
b.设置高技能工资,最高工资标准高于公司正职领导,对有成就的人不能过于吝啬,对无所事事的人不能过于慷慨。
c.“一岗多薪”。每个岗位均设置一岗多薪,以体现同一岗位上的劳动差别。不同的工种设置不同的工资标准,以体现工种之间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差别,鼓励员工向复杂工种进取。
d.增设兼岗兼职工资系数。在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的前提下,职工可兼岗兼职,在实现减员后,可提高工资系数。
(3)控制工资总量,搞活内部分配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分配原则,只有充分地发挥工资的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得到投入产出的效益。公司应应实行工资总额预算承包制,把工资总额下达给项目部(分公司),将分配权交给项目负责人(分公司经理),充分发挥其约束、调控和激励的作用,搞活内部分配,提高企业的人工效率。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工资发放的合规性进行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