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战略>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

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探寻了企业集团形成的经济学根源,从而能够进一步分析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并据此提出我国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集团;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公司治理
  
  一、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集团的分析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倍数高于要素投入的倍数,当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出现要素报酬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中的规模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导致的生产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有用性,这种规模扩大表现为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生产同类产品的若干工厂,或者是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若干工厂在数量上的增加或生产能力的扩大 。
  既然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企业规模是企业提高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那么大型企业集团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实现这种手段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集团的产生必然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当单体企业无法解决自身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矛盾时,企业单一的经济职能就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取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然走上垂直联合或横向扩张的道路。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曾论述:“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出,“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新的生产力,许多人在一起协调地进行劳动,并不等于个人劳动的简单总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企业之间同样也存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集团内各成员公司之间通过经济联合,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发挥“1+1>2” 的整体优势,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2. 竞争与垄断。企业为什么一定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呢?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当大规模生产出现规模效益并降低成本时,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者就会越来越少。在这些条件下,大企业就可以比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并将不能生存的小企业廉价出售”。如果某个产业存在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这就意味着较大的企业在成本上比较小的企业更具有优势。小企业在竞争中将破产或被并购。当“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出现在当企业在产业中占据较大份额的时候,10%或者20%,甚至50%,该产业就会出现垄断的趋势,因为它只能容纳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生产者”,“成千上万个完全竞争者要想和平地竞争共处是很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大企业具有远远高于小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特别是进入的高成本,使得新企业进入一个产业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从而企业将更加追求垄断,获取市场权力,即使它无法永久保持垄断地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产业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大企业比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了产业集中过程。欧美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和相互间的购并,逐步形成了产融资本相结合的财团型企业集团,其中康采恩,作为垄断资本的“最高支配形态”,体现了产业集中。企业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压低原材料价格和企业计划成本,并有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
  3.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现象。威利格(Robert D·Willing)等经济学家提出企业从事多角化经营时存在着经济性,这种经济性不同于规模经济,是一种范围经济,即当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我国研究网络经济的纪玉山先生在研究网络经济的外部性时,指出“正如资产的专用性推动了规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样,信息、知识等软要素的共享性推动了范围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即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而投入的资源,在生产其它产品时可以共享这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了技术、管理和专用设备等。正因为范围经济的存在,对企业集团而言,核心企业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方式、经营信息可看作是一种“公共资源”,子公司增加使用核心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并不减少核心企业对这些生产要素的边际使用。相反,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激励企业横向或纵向联合起来,使企业由因规模经济单纯地扩大单体企业规模发展到因范围经济而建立企业集团,这是企业组织形态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内部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设施和技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集团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过多的假设与抽象,如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交易成本为零等暴露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和问题。而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即对制度的分析与重视。
  1.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把货物和服务从一个经营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的成本。当在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进行这些交易时,交易通常包括产权的转移,并以合同条款来规定。如果要提高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效率,必须要降低交易成本。按照罗纳德·科斯的理论,企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手段,它与市场机制一起完成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企业“内化”市场交易会减少交易的费用,若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企业就是比市场更有效率的交易管理机制,那么在最大利润的动机之下,企业就可以无限扩大,最终完全取代市场。事实上,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场,当企业规模达到了均衡,即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外一个企业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企业就会停止扩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既然市场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组织,那么,企业内部的计划交易可以替代市场交易,企业内部的计划可以替代市场的价格机制功能组织生产经营。当传统的企业外部市场难以组织某些产品的交易时,企业就会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来进行内部交易。当企业的这种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形成了跨国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就是在核心企业与其它成员企业之间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就成为了企业集团确定其规模的经济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