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南京市发展管道直饮水的前景(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从管道直接饮用水概念入手,介绍了管道直接饮用水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上海、深圳等城市管道直接饮用水的成功经验,结合南京地区实际,阐述了南京发展管道直接饮用水的建议。
关键词:直接饮用水 分质供水 深度处理
一、直接饮用水概念及发展历史
所谓的直接饮用水是指为得到比现有自来水更为优质的饮用水,将自来水等作为原水,按国家标准要求的水质进行深度处理,供应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94-1999)、可直接饮用的卫生饮用水(或饮用净水)。其实质是品质优秀的饮用水,属饮用水范畴,与纯净水有根本性区别。纯净水几乎不含有任何物质,而直接饮用水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且长期饮用有利于健康。
直接饮用水起源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初,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掀起饮用纯净水的热潮,并迅速成为时尚。当时从事饮用水供应的美国著名Filtrn公司认为桶装纯净水有许多不足,所以提出了DDW(DCATED DRINKING WATER SYSTEMS)建筑物内的直接饮用水系统观念。并对桶装水与DDW系统进行数年的技术经济比较,使用5年后的桶装水的总费用大于DDW系统的7倍,而卫生安全性则比DDW系统低的多。DDW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大大推动直接饮用水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日本在1985年至90年代初完成直接饮用水系统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并形成诸多学术流派。
我国管道直接饮用水出现于1993年以后,《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出台后,才出现发展势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水工业领域一种新兴产业。
二、国内管道工程现状
目前国内管道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有需求、有效益、有前途、有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之后,对生活饮用水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来水客观存在水源受到污染和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使得一些城市居民家的自来水水质有所降低,如自来水的感官性状指标中要求无嗅、无味、但上海、广州的自来水有时有明显的异味。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将生活饮用水按用水途分质供应,是符合中国国情一项举措,在全国各在兴起了分质供水系统,其规模和广度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就形成了管道的供求关系,进而使管道市场从无到有,并在一些城市逐渐发展起来,于近二、三年出现,当前呈现出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发展趋势。
“有效益”。由于的价格介于自来水与桶装水、瓶装水的价格之间,因此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和发展空间。例如,广州、深圳、珠海和上海自来水的价格分别是1.51、2.00、1.90和1.50元/米3,而市场上出售的桶装水和瓶装水的价格一般是0.67元/升和3.60元/升。三种水价间的差距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如对于饮用者来说,饮水量按3~5升/天计,则其水费也就是1~2元/天,一个月的水费最多也就是60元,由于饮用的绝对量比较小,所以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对于投资者来说,成本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距较大,效益十分明显,如果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则赢利水平相当可观。
管道的直接经济效益与小区分质供水规模有关,根据上海和深圳水司已投产的居民小区管道直接饮用水工程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管道系统投资中管道投资约占60%~70%,设备投资约占40%~30%,综合造价折合为10~12元/米2,管道的综合成本不到0.03~0.05元/升,而售价却是0.30元/升,是成本的6倍多,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价格一般在0.30~0.35元/升,即300~350元/米3。
“有前途”。由于直接饮用水仅占生活饮用水的2%以内,故按饮用水的用途进行分质供水在经济技术上是可行的,也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故管道直接饮用水是有发展前途的,近几年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目前管道工程的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包括管网和制水设备),由管道公司或工程总承包公司负责设计、采购设备和施工安装。该方式的投资方既能通过售房收回投资,又能通过日常的售水赢利。如上述的北京某小区,售房时房价加收20元/米2,656套住房一旦售完,管道及设备投资便全部收回。第二种是由房地产开发公司和管道公司按一定比例共同投资建设或由房地产公司投资系统,管道公司负责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和运行管理。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公司可以通过售房收回投资,公司还可以通过日常的售水赚取更多的利润。第三种是由管道公司买断经营,既负责整个系统的投资,又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这种投资方式,管道公司可以通过向用户初装费收回一部分投资,然后再通过日常的售水逐步收回另一部分投资并赢利,如广州的某小区,在给用户开通管道时一次收取初装费2,200元,并以0.30元/L的价格出售。管道的日常经营管理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由物业公司管理,另一种是管道公司自己管理。
虽然到目前为止开通管道饮水的小区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但是却产生了一定的带动发展的影响。消费者觉得饮用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房地产开发商觉得有设施的小区可以形成新的卖点,有利于商品房的销售,并有利可图。上海市去年新建住宅施工面积约3,000×104米2,其中有管道设施的就有1,000×104米2。广州有十几个正在施工中的有管道设施的小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给水改造工程也纳入了广东省“十五”计划,准备投资18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00亿元用于管网改造,社会投资80亿元用于工程建设,以满足1,000万人饮用纯净水的需要,北京、厦门、福州、济南、乌鲁木齐等一些城市的管道工程也在建设之中。
“有问题”。2000年3月建设部颁布执行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94-1999),同年8月江苏省颁布并执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DB32/-383-2000),2001年9月卫生部颁布执行新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检测项目扩大到96项(其中34项常规指标,62项非常规指标)。另外,建设部正在抓紧制定《管道直接饮用水(饮用净水)技术规范》将对管网水循环系统的设计、处理工艺、管材及有关的配套零部件作出相应规定,这些无疑为直接饮用水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和发展基础。
当然,我国管道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管道公司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水质分析及检测仪器设备配置和水质监测方面。其次对水质的监测情况也各异,有定期、定时进行自检的,有防疫站抽检的,也有两者兼而有之的,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第三,管道的生产造成了自来水的浪费。目前膜技术是主流制水工艺,这种工艺产水率比较低,通常浓水与纯水比例为1:1,有的是1.5:1,几乎所有小区几乎都没有考虑浓水的再利用问题。最后,缺乏规范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和必要的政策法规的制度,因此存在很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