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级部门预算改革的对策(一)
详细内容
部门预算是反映政府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政府预算。实施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完整地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提高政府通过预算实施公共政策能力,优化地区公共资源配置,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的改革实践看,凡启动部门预算并全面推开的地方,都初步建立起了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新模式,提高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在乡级部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1)预算的严肃性、约束力不强,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支出较多,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2)综合预算推行力度不够,预算外资金收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收支两张皮”现象。有些部门没有按照综合预算的要求,将本部门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仍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尽管有些部门虽然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但存在“一手收、一手支”现象;有的部门实际支出大于预算,形成超预算拨款。另外,尽管近几年将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但收支还未彻底脱钩。(3)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细化不够。有些主管部门没有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排序审核,导致有的支出安排缺乏充分依据,存在投资重复、资金分散问题;有些项目支出范围不清,增加了对这些项目监督管理的难度。(4)政府采购预算和收支两条线执行不规范。有的部门虽然有政府采购的项目但没有按政策规定执行。同时,一些部门的预算外收入不按规定进财政专户,坐收坐支情况也时有发生。(5)部门预算编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预算单位编报工作效率不高,经常更改上报数据,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造成了预算审核工作的重复劳动;二是部分预算单位报送时间不及时,影响了上级财政部门汇总和相关工作的按时有序完成;三是部分预算单位存在基础数据填报不准确、支出科目随意填列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四是部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详细的文字资料说明,有的对预算支出科目掌握不准,没有严格按政策规定的表格栏目正确填报,把不同科目的经费混成一团,甚至张冠李戴。基于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进一步深化乡级部门预算改革:
一、统筹财政性资金,规范部门综合预算编制
将部门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及所有支出项目在一本预算中予以反映,实现部门预算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全面反映部门收支全貌,努力做到“公开、公正、高效”,使公众能够通过部门支出全面了解政府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