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站在学生角度“品”自己上的课(一)

站在学生角度“品”自己上的课(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品课,是听课、观课、议课、评课的深加工,是更高一层次的教学追求,是教学反思的最高境界,它能让教师洞察自己的教学,反思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那么为什么要站在学生角度去品课,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新课程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品一品自己上的课,才能把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品课;教学追求;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

【Abstract】Article lesson, is to listen to lesson,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and review lesson of deep process, is higher teaching of one layer to pursue, is the tallest state that the teaching introspect, it ability let teacher insight into oneself of teaching, introspect and promote oneself of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magic power, attain ego development of purpose.Why so want to stand to go to article lesson at the student angle, what be the reason ?Reason is new the course want change course contents heavy, difficult, be partial to, old with past pay attention to book knowledge of present condition, strengthen course contents and student life and modern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contact, concern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 and experience, carefully selected life long study essential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Therefore, only the station is in the student's angle, article one article oneself up of lesson, then can confidence the student's total and character, then can study student, growth provide valid of help, promote thus student at original foundation of exaltation and harmony development.
【Key words】Article lesson;The teaching pursue;The student's angle;The student of the concern
1.品课的要求
1.1 品课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品课者应该看到,现实生活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存在着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所以品课要促进学生心理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2 品课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新关系。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他具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因此,在品课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要赞赏每一个学生,同教师要设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始终保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气氛,以求得新的发现。品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提倡个别化成为个性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识、智能、兴趣、个性、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间的差异也是现代科学学生观很重要的基本内涵。
1.3 品课要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身份。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努力做到这样两个转变: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2.品课的艺术
2.1 品课者转变观念是促进学生学习转变的关键。教师在品课时要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很多品课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品课过程中往往都是从学科本位看待课程与学生学习,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样品课的结果是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教学学生学习的改革和创新。所以要想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品课时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是关键所在。
2.2 品课时要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来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品课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是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作用不再是去填满意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在品课过程中,教师要把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放在首位,来反思如何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如此,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2.3 品课要以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品课时,教师就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反思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
2.4 要以实施发展性的教学品课标准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与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相对应的,便是发展性的教学品课体系,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品课标准,教师要有正确的品课目标。教师的品课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刺激性的品味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品味;要从注重智力转为注重多元能力,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对知识的重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要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3.我是这样站在学生角度品课的
3.1 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本大法,教材反映课程标准精神。品课时只有掌握课程标准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看出是否抓住了重点。我按课程标准弄清楚:教学目的、教学建议、规定的知识体系、各册教材,每单元各节知识的内在联系、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和新理念。做到“三准一活”。即对本学科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对课后训练目的的要求掌握准,灵活地组织和选择教法。
3.2 学习和掌握学科的教改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时期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深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平时我比较注重学习新理念,关注有关学科的教改经验,有的放矢地吸取新的信息,了解掌握该学科教改的形势和新的教研、科研成果,这样能提高品课的品位,使品课能站在应有的高度上,敏锐准确地发现教师授课的优缺点。
3.3 积累品课材料。品课是一门新兴科学,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方面的材料还不多,这就需要教师注意积累。品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收获,如何积累品课材料?我一方面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品课边总结。积累多了,品课经验就多了,对这门学科认识也就深刻了,品课时也就会得心应手。
3.4 进入“学生”角色品课。品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品课要: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坐在教室里品课,教师品课与学生品课是有很大差别的。首先,品课的目的任务不同。教师品课在于学习教师的授课经验,是为了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其次,从文化水平看有很大不同。如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上说,教师一般对教学内容已经掌握或了解,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无知或知之不多。再次,从心理水平的认识能力看,也有不同。单就思维能力说,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已发展成熟,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中。这几种差异的存在,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有意识地收敛自己的优越的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在“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品课,这就是要兼顾两头。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教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品课才是有效地品课,这样的品课才有收获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利指导自己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