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一)
详细内容
摘要:激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在企业的发展中,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基层员工和经理层的主力人群,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发挥着特殊的乃至关键作用,知识型员工需求正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需求层次变得日益无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员工队伍构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识型员工的比例不断提高并在企业中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开始转移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上来。如何激励和使用好知识型员工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挑战。因此,探讨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对于有效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激励知识型员工策略
1传统的激励方法存在的问题
1.1激励方法不当许多企业在分析员工的需求制定激励政策时,往往都是凭着主观臆断进行的。正如薛恩所说:“每位管理干部都有一整套价值观,而他对人为什么要工作以及应该如何去激励他们和管理他们的看法,就是这种价值观的一部分。”由于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所处地位和分工上的差别,他们在把握员工真实需求方面总会存在一些差异,往往导致管理措施和激励方案的效果减弱。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的问题:片面强调物质激励;忽视个人成长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落后;缺乏工作自主性。
1.2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企业激励体系的软肋在于与员工沟通不够。知识型员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与其父辈有着明显差异。他们工作压力较大,缺少一个恰当的宣泄渠道。缺乏与知识型员工积极的双向沟通,一方面会导致管理者对的实际工作状况及内心真实想法缺乏了解,造成激励要素出现偏差,激励政策起不到预先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无法了解到管理者的管理思路、经营信息等,导致工作当中的种种误解,致使企业的决策和计划不能正常执行,同时也浪费了员工的才智。更重要的是,知识型员工的建议缺乏合理的上传途径,使其一方面有闭门造车的感觉,另一方面总有一种被排斥在外的感觉,会产生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没有获得充分信息的员工是没有责任感的,也是缺乏效率的。
1.3缺乏职业规划企业缺乏整体战略规划及实施步骤。对知识型员工培养策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把内部知识型员工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只重视组织价值,而忽视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需求,企业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组织本位论”的水准上,亦即仅仅把知识型员工及其他人力资源看作组织运作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看重这种投入要素对组织目标的贡献价值,而忽略了知识型员工这种特殊生产要素自身目标价值的实现,没有考虑知识型员工的长期发展需求和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把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匹配,形成互为动力的综合发展途径。
1.4管理理念滞后目前我国企业尚不能针对不同类型知识型员工特点和成长需求灵活运用激励方式,对知识型员工内心的需要、组织的责任感和理想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工作动力,缺乏理解。甚至认为知识型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的买卖关系,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人才并把他们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一些企业还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既没有完备的监控体制又无端地去猜疑,不能放手让员工去干,这样不仅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分化和权力斗争。
2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探讨
2.1实施全面薪酬制度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公平、合理的薪酬仍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一个重要前提。
提高报酬的公平性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保证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第二,引导员工参与到薪酬体系的规划中,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与员工交流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目前的经营状况,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第三,企业应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业内动态,参照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市场价位并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调整相应职位的薪酬水平,以保证企业薪资制度的“外部公平性”。此外要设计富有竞争力的多层次的薪酬体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利润分享、升职加薪、员工持股、按业绩付酬等多种激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