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增强“两课”德育功能的思考(一)

关于增强“两课”德育功能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两课”建设;教师素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代写论文
  
  
  “两课”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增强“两课”的德育功能,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增强“两课”德育功能的问题。
  
  一、抓好“两课”建设,把德育放在首位
  
  “两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课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但长期以来,“两课”教学在指导思想和主题要求上,存在侧重书本、忽视育人的倾向,素质教育观念淡薄,老师讲课照本宣科,学生则带着抵触情绪听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两课”教学没有面对现实,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死板地讲授原理,自然不吸引入。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存在种种问题与偏差,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大学生们对“特色理论”理解不够,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教育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问题,提高对社会问题的鉴别力;另一方面,要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选修课,拓宽“两课”内容,使“两课”教学既有理论上的坚定性与彻底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面回答和帮助学生认识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用学科的魅力吸引学生。如果说语文是以激情来吸引学生、数学是以逻辑征服学生的话,那么“两课”是以独特的理论魅力来赢得学生的,它永恒的魅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两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成了纯理论的清谈,毫无用处。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必须有高度的理论修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探索学生的心灵世界,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两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