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信息网络 企业思想 政治建设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途径,对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既具有独特的优势。又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二要适应信息网络的特.点,开辞信息网络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天地。
企业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是企业宣传部门根据宣传学原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建设。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网络化社会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积极应对信息网络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信息网络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所谓信息网络。就是一个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企业职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因此,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企业思想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
从教育主体来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亲和力。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的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从教育客体来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主动性、主体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社会中的青年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这是一支正日益壮大起来的队伍。他们的特点表现为:其一,年轻,追求高新知识,有理想。积极上进。其二,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同传统的受教育者相比。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其二,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喜欢交流信息,发布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他网民网友。
从教育内容上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其二.因网络的超信息量,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利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能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澡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职工们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企业职工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从教育方法来看,网络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传统的思想教育,大都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企业职工们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接受“灌物”。信息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企业职工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企业职工提供了色彩绚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企业职工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化浪潮使企业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效能并存,也给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
从网络技术的全球性特征来看,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青年企业职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袭。1998年5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上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基于这一战略方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七思想,疯狂地网络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力图实现“分化”、‘.西化”的罪恶目的。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冲突”、“文化侵略”,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殖民化”。企业职工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受其蒙蔽,甚至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以至于迷失方向。正如美国有人所言:’.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量大限度地进人受传者的头脑,就会成为网络道上的霸主,斑得最后的胜利。
从网络技术的隐蔽性来看,青年企业职工面临垃圾信息、黄色流毒的侵害。网络上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据统计,1983年以前全球数据库总容量为3.1亿条,1984年达到10亿条,1995年达到81.6亿条,2000年达到100亿条以上。不可否认,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企业职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肆意散布黄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不仅耗费了青年企业职工的大量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对国际互联网中的黄色信息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出网中共有色情图像4506,0个在半年时间里,仅在美国就有6432,297人次调看。另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上“法**功”邪教宜传主页就多达四千多个.许多网站设在国外,李洪志一伙至今仍通过因特网,变换方式.躲避监察,向国内网民分发其邪教宣传品。企业职工一般计算机水平较高,调阅色情信息并非难事。所以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一旦坠人“黄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