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孩子(一)
详细内容
摘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句话说明了赏识的魅力。本文浅析了育人者不会赏识的原因。
关键词:欣赏;鼓励;学生
Abstract: “If a child lives in encouraging, he learns self-confidently; If a child lives in approving, he learns to regard for oneself .” This sentence has stated the glamour appreciated. This text simplies analyse the reason that the person who educates people will not appreciate.
Key words: appreciate; encouragement; students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我想这就是“赏识”――欣赏肯定。而赏识一旦被教师、家长所运用,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无疑是教育中的一支奇葩。“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
1不懂得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孩子的能力,甚至对孩子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有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让我想到了农民种庄稼,这两个事情的道理其实是很相通的。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好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我们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其实是在一心一意的替孩子的成长着想。
2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有人曾做过一次调查,90 %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考上大学,特别是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从小生活的磨难和学习上的荒芜,造成他们特有的心理,希望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他们对子女的要求特别高,希望自己的孩子个个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