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关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一)
详细内容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Abstract: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item has the goal,has the plan,anized social practice,the examinati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hether achieved “should however” a condition very important standard be “the validity”.Presently,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validity is insufficient,achieved with difficulty the society to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solid however” “should however” the expectation,an extremely important reason is in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humanities concern flaw.Therefore,goes out difficult position of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valid insufficiency,effectiveness of the promoti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the realizati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however” the condition,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humanities concern idea the implementation,in the value localization,the goal formulation,the content design and the method implementation more integrates the humanities concern.
Keywords:Humanities concer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Validity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是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与关切,以及对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应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价值。然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意蕴却难以体现,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建构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与时代精神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呼唤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就其本质来说,它就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应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反映着“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有效性不足之困境,完成其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使命,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这既是人的本性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1.1注重人文关怀是人的本性的内在需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这三类属性的辩证统一。人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它不是被动的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人的存在是自由自觉的,它要自由地发展,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存在,追求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的理念符合人的本性,它就是把人看作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生命创造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因此,融入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即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外在保障。
1.2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为核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思想政治教盲的存在始终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发展等终极价值相联系,它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自我认同的过程,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服务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和符合人的生活条件的关注和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理念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追求,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正是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所在,它极大地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最集中的表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的真正需要出发,彰显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转变。
1.3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和思维原点。人既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实现由“实然”到“应然”的转变,就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的思想本质,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和集中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尊重人、塑造人、解放人,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然,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把受教育者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看作是现实的人,并以充分的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鲜明体现。无视人的发展的功利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反面证明: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人,遵循人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体现应有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要和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有效性不足之困境的必然选择。
2.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反思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是广泛而复杂的,既根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挑战,也根源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种种局限,更根源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认识中的种种局限,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2.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的“社会本位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它通过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从理论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又不能相互取代。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和特殊的政治背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定位于社会的需要和政治的需要,更多的是对其社会价值的强调,而关乎人自身的个体价值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就被推到了一个超越现实历史条件的至高无上的位置,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的“社会本位化”,从而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种价值定位的重要表现就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者成长中的价值意义,忽视受教育者个人价值存在的意义,也就是所谓的只见“社会”不见“人”,个体价值被肢解的价值定位。这种价值定位使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种严重的误解:思想政治教育再重要,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它只不过是为社会需要服务的,而与个人自身的需要、成长、发展无关,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被强加的政治义务,并由此产生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心理,更有甚者产生了排斥心理。在“以人为本”理念引导下的社会发展中,这种“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定位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现状就不言而喻了。
2.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化”。从目标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社会政治目标毋庸置疑,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多地强调统一,用一元标准来要求具有不同思想层次的受教育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地服从整体价值,“使教育目标成为了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实际与现实生活视域的‘空中楼阁’”,〔1〕这就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层次性、创新性以及个性的差异性,忽视了价值主体的多样性和利益需求的多元性,由此导致了在制定目标时,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理性分析和目标的层次意识,经常是千人一面地制定一种要求,一种规格目标,只重视人的共性的塑造,无视受教育者内在需要的差异性和个性现状的差异性以及价值利益主体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成为一种整齐划一的、刻板的、“圣贤”式的标准。正是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忽视和抹杀了不同受教育者之间的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及不同价值利益主体需求的多样性,缺乏对受教育者个性的包容,“要求人去做的,高不可攀,做不到;应当去做的,却失之规范,无所适从。”〔2〕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价值无从体现,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现状。
2.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政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诸内容的关系中,重点突出的是政治教育,而其他的教育内容则是根据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施需要制定的,其他教育内容始终服从于政治教育内容,由此形成了政治教育内容占主导地位的内容体系结构,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当然,这无可厚非,因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价值诉求,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只应该强调它的政治性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状来看,显然是否定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强调政治性,却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它主要塑造的是社会政治所需要的服从、奉献、谦恭的形象,而体现人的创造个性和关切人的生存状况的教育内容却少有体现,没有更好地彰显“一切为了受教育者,为了一切受教育者,为了受教育者一切”的教育理念。正如有学者所言:“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关乎个人存在、意义生存、幸福生活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却被淡化、忽视或遗落了,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的‘解题低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