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中西方教育考评制度的评价方式及不平等性探究(一)

关于中西方教育考评制度的评价方式及不平等性探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比较;课堂提问
  论文摘要:中西方教育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以课堂提I-’1为研究中心,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比较了中西方课堂提问中引导方式、评价方式、问题指向和侧重点、学生自由度、安全度以及学习效果等存在的差异,并提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文化、教学理念、考评体制、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也就是说.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的桥梁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中西方中小学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带着学习探讨精神,笔者试着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提高教学提问技艺。
  l中西方课堂教育提问差异比较
  1.1从教师角度看
  (1)提问的引导方式不同中国中小学里课堂提问有时成为了一种形式.一个教学的必要环节而已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对问题和知识的引导.缺乏人性化的提问.引导方式往往生硬死板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虽有所改善.但同时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教师采用的过度开放的“放羊”方式.提问学生时.持着“你们怎么想就怎么答”的态度。而忽略对学生正确、必要的引导而西方教育者引导的是“思考”.而非知识本身。当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或者干脆对所提问题一无所知的时候.西方中小学教师当然不会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而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正确或者回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为止
  (21对提问结果的评价方式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它是作用在学生身上的一架“助推器”由于中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孩子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其人格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当今中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的评价依然以问题的“唯一答案”的来衡量“对”与“错”.只追求唯一答案.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普遍缺少鼓励性语言.总是“以批评为主.以鼓励为辅”.或者爱与其他学生的回答相比较来评价学生这样做容易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则重视孩子自尊心的养成.注重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以鼓励为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避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3)提问的指向性和侧重点不同。中国中小学课堂提问的指向较明确.一般是提问前一天所学书本知识.或者关于将要学的知识.内容比较局限.往往针对某一具体知识点发问但由于中国中小学课堂提问侧重点倾向于知识和书本本身.课堂气氛比较枯燥而西方中小学课堂提问指向性较模糊,不太明确,喜欢绕弯子。学生可以漫无边际地谈论自己的见解看法.问题不局限正确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精神。提问的内容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运用.不局限书本知识学生思想能活跃起来.课堂气氛较热烈。
  1.2从学生角度看
  (1)提问活动中学生的自由度不同。所谓“自由”.不是说让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课堂上的自由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好的课堂气氛.应该给予学生相对的自由度中国的学生从小学感受到的自由度就是极其有限的。在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有盲目地“跟着走”的份在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们必须抓紧时间去思考.然后被动地等待老师的“点兵点将”即便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未必会被老师叫到,某种程度上伤害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向来各方面自由度都很高的西方国家.他们的学生往往能够自由回答问题.甚至自由提问学生上课是否积极提问是西方教学衡量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勤于思考的标准之一。
  (2)提问给学生带来的安全度不同。安全度.这里尤其是指学生课堂心理安全度.它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时.中西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安全的状况也是不同的受到过中小学教育的中国学生不难感受到.我国的一些课堂有似“战场”当老师讲课时.学生心理安全度还算高:一旦老师准备发问.学生们立刻神经紧张.生怕老师“盯上”自己.担心回答出错和老师的严厉指责。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形,即学生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坦然地坐在那里等待提问.甚至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而西方国家中小学课堂教师很少提出记忆性的、知识性的问题,或生硬地提问。学生一般不会“当众出丑”.这样学生们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中即便老师想要检查学生所学效果.也是通过讨论或实践这种平和的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问题。
  (3)提问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不同。中国中小学课堂提问呈现出高强度、高频度的特点,这样使得教学比较有序,效率较高,对学生检验效果好.且学生收到的信息量较大:但另一方面,提问过多使得教学手段单一、乏味.学生参与高兴度难以提高
  西方中小学课堂提问比较“自由涣散”,相对轻松许多,这样使得学生们参与积极度较高.学生勇于表现.课堂气氛活跃。但另一方面.提问的效率较低学生学习的收获不“立竿见影”
  2中西方中小学课堂提问差异的原因分析
  2.1中西文化、教学理念的差异影响提问思维方式
  中国文化中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都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社会人”。重规范,讲规矩而西方则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性的张扬,注重实证经验、逻辑推理,擅长作定量研究在求知学习上强调求异、求变、开拓、创新。就像傅雷先生说的:“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国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以上两种方式彼此很难融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