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金融研究论文>高油价 金融资本主导投机盛宴(一)

高油价 金融资本主导投机盛宴(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本文认为,当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商品市场,原来以供求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就应分为需求和赚钱两个市场来分开讨论,因为金融资本完全可以把价格无限推高到与需求供给完全无关的泡沫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国际油价能否出现拐点取决于三个关键时点的:一是美元开始改变贬值的态势,二是美国国会关于油价投机调查被确认,三是全球通胀恶化爆发经济危机。

关键词: 改革发展,高油价,金融资本,金融市场

  国际油价不断膨胀,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遭遇了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冲击,通货膨胀急剧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自己,如何应对高油价带来的巨大困扰?这本来是一个相对中长期的问题,现在却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短期问题。
  
  关于油价上涨的原因,G8各国政府各执一词。美国英国认为是供求关系所致。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认为是投机因素的作用。国际能源署认为是发展中国家需求大幅上涨,从长期来看,富余产能不足所致。而国际上一些可以呼风唤雨的“铁嘴”,则反复强调所谓“基本面”的因素,矢口不提不利于某些机构“推波助澜”的炒作因素。
  
  我们认为,当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商品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可能首先要把需求和赚钱两个市场分开讨论,否则金融资本完全可以把价格无限推高到与需求供给完全无关的泡沫水平。
  
  国际油价上涨的“三段论”
  
  我们认为,这一轮油价上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元贬值。2001年为拯救美国新经济危机,美联储连续20余次降息,并把1%的低利率保持了2年之久,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开始贬值。2004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包括石油、黄金、铜以及其他金属矿石。当然,200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的上涨,也助推了2004年的石油价格上涨。
  
  第二阶段,生物质能。2004年油价大涨,但是粮食价格并没有上涨,因此用玉米提取甲醇,后按照石油价格出售,在粮价与油价之间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替代能源、生物质能的投入大幅增加,2006年基础设备投入基本达到饱和。大规模的甲醇生产,使玉米库存大幅下降,2006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带动其他粮食价格大幅上涨。2007年,粮价不断上涨使生物质能的利润空间迅速缩小。所以进一步推高油价,就成为为生物质能的投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举措。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油价和粮价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原因。生物质能的所谓的石油替代性,不仅没有遏制油价的上涨,反而推高了国际粮食价格,最后把油价推得更高。更严重的是,粮食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动乱。这就是为什么生物质能遭遇巨大争议,甚至有不少人呼吁停止生物质能的原因。
  
  第三阶段,次贷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信用泡沫破灭,金融机构伤筋动骨。华尔街没有什么可投资的东西,投机资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石油、粮食等等商品市场,投机石油和粮食证券产品。进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本,估计在2500亿到7000亿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美国国会的要求下所作的调查显示,近期石油价格上涨70%是由于投机资本的推动。这些金融证券资本既没有对石油的任何需求,也不需要石油供给,纯粹炒作价格赚钱。所以投机资本有强烈的动机推动石油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