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金融研究论文>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一)

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一)

详细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家族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02年我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50个县市的1947家中小企业中有80%是家族企业。但从资本结构来看,家族企业资金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融资困难成为当前家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原因在于我国家族企业信贷融资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

  一、家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的原因

  1.家族企业信用不足。家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固定资产少,经营规模小,流动资金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当需要靠融资补充流动资金时,家族企业只能以自有资产担保来向银行借款。由于家族企业可作抵押的资产少,其偿债能力有限,银行往往缺乏投资热情。从家族企业的自身经营管理上看,家族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一般依靠直接推销、订货加工来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市场空间较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财务管理薄弱,家族企业通常不像大企业那样具有严格、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一些家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账,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家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

  2.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不合理。我国家族企业的产权分布较为集中,产权结构呈现出单一性、封闭性特征。据统计,家族企业中私人股东投资占企业总股本的92%,其中私人业主的控股比例高达66%,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私人业主的同姓兄弟所持股份也有相当比重,约占企业总股本的14%,两者在家族企业中的控股比例合计达80%。产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得许多家族企业意识不到外部融资的重要性,仍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家族成员的再投入来发展,这就限制了企业的扩张。另外,外部投资者对家族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和企业未来的业绩缺乏信心,一般不愿投资,而仅靠家族内部融资又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两权合一的治理结构抑制了家族企业股权融资。与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不同,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合一的,这种治理结构使得家族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倾向于保持家族的控制权。由于股权融资将直接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使得家族企业的融资渠道往往只能集中在家族内部,客观上也抑制了股权融资的开展。同时对家族企业来说,负债融资也给家族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负债比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当企业遇到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大量的资金时,家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

  3.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缺乏足够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企业比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预算硬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在按照商业化、市场化要求对金融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信贷标准更加严格。加上近年来各大银行都在实施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放贷的战略,使得它们原来承担的部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逐渐萎缩,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空白。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信贷标准使整个金融业在整合期内的贷款量紧缩,直接限制了家族企业取得贷款。

  金融机构对家族企业的偏见增加了家族企业融资的困难。由于家族企业融资主要以交易性融资为主,其交易频繁、额度小,加之家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风险大,因此金融机构不愿向家族企业贷款,也没有开发出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已有的金融服务,对以家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也存在着许多不公平之处。如商业银行出于对家族企业偿债能力的怀疑,尽量限制其贷款额度,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降低了家族企业贷款的获取率。

  二、家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

  家族企业融资的市场失灵归根到底是体制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建立家族企业的内生性融资机制,还要创造适应家族企业融资机制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