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金融研究论文>金融危机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战略(一)

金融危机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战略(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电信运营商“走出去”的优劣势,包括需求、成本、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和资本风险、债务陷阱、管理缺失等不利因素,提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海外扩张的参考战略。
   【关键词】次贷金融危机 中国电信运营商 海外战略 国际并购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场和通信用户群,同时也面临着市场饱和的压力。中国电信运营商要巩固盈利能力,就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推动企业持续成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长远来看,要缓解压力、避免恶性竞争,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最终出路是向海外发展,这也是其海外扩张的市场动因。
  
  一、金融危机下中国电信运营商海外扩张的机遇与挑战
  
  次贷金融危机给全球电信运营商经营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与上世纪末导致数百家电信运营商倒闭的电信业泡沫相比,这次危机中通信业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但与金融资本的紧密联系,使其很难在风暴中独善其身。作为资本最为密集的科技行业之一,无论购买牌照、兴建网络还是设立营销网络,运营商的开支都动辄以十亿、百亿计。疲软的经济也会导致用户对电信服务的需求下降,这一影响在美国等金融风暴重灾区尤为明显。
  身处风暴中心的欧美运营商为了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纷纷奋力自救,以求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运营商们被迫缩减资本支出(比如购买设备建设新的网络),使破坏性的连锁反应波及整个产业链。在美国,AT&T日前宣布内部重组,将旗下分支重新整合为四大部门,从而增加协同效应,协调市场营销,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一些小运营商因为融资困难,已经推迟了原本的建网计划。与此同时,西班牙电信也宣布裁员700人,以节约运营成本。
   金融风暴中,无法预测的市场环境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此次风暴对于通信行业而言就如同台风对于沿海,在造成破坏的同时,也能够疏浚河道、肥沃良田,更重要的是提前拉响警报,做好准备。这场危机不但考验了运营商平时的运营是否稳健,还实现了优胜劣汰。国内运营商虽隔岸观火但没有置身事外,迎接挑战的同时也收获了发展机会。
  1、有利条件
  (1)需求有保障。金融危机对整个国内通信行业冲击不大。目前恰逢中国3G网络建设的时间点,内需方面的拉动会为3G建设节省大笔的资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金融危机下最看好的一个市场,各国企业都非常关注中国的需求。作为原中国网通的股东,西班牙电信也在试图成为新联通的最大私人股东,而韩国的SK电讯也抱有类似的态度,与其他国家相比,和中国运营商的合作是稳定和安全的。这说明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2)成本低廉。全球金融危机下对产业、消费者的影响,将使国际化的成本变得更低。尤其是对于有国际收购需求的企业而言,此时资本的缩水正是低价进行国际并购的好时机。国内运营商如果在此时进行海外收购或参股海外运营商,在谈判中将会更主动。对于处于3G起点的运营商而言,也是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好机会。如同新兴市场抄底华尔街一样,运营商同样有机会以较低的价格抄底互联网。在长期的全球电信市场监测中可看到,现在是中国运营商在国际市场跨出更大一步的最佳时机。
  (3)资金雄厚。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稳健的财务状况和充足的现金流是必要的保障。顺境时财务状况的好坏不易为人感知,逆境时有资金实力的企业与没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在应付能力上可立见高下。以移动为例,截至6月30日,中国移动银行存款达到1222.8亿元,同比增长11.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894.4亿元,同比增长13%。中国移动一直被分析师诟病的就是其现金存款过于庞大,没有效率,但就当前而言这正是其优势所在,因为资金短缺问题已经在海外运营商中显现。对中国移动来说,4亿用户的支撑可以确保其基本面不恶化,并持续提供充足的现金,现在出现了现金更有效利用的机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出现了。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海外并购提供难得的机遇。实力强大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海外并购和海外运营,目前正是走出国门的最佳时机。这既是缓解国内竞争压力,也是在竞争中向国际同行学习的绝好机会。善用“危机处理”,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国际运营经验,还可以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2、不利条件
  (1)资本市场的风险。资本市场巨大的不确定性将降低运营商“走出去”的意愿。国际金融风暴对运营商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其股价上,目前会暂时延缓其海外扩展步伐。即便业务几乎未受影响,市值也会严重缩水。其中,中国移动自去年10月每股达到154.2港元的高价后,到今年10月以76.95港元收盘,跌幅超过50%,市值蒸发达1.55万亿港元;中国电信与重组前的中国网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较小,但如同中国移动一样,股价同样距前期高点下跌超过50%。
  (2)企业国际化的债务陷阱。当前,国际电信巨头的海外扩张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其背后,盲目国际化会很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陷阱。2000年前后,英国电信一度陷入绝境,原因之一就是其收购扩张的失败,使其成为当时最大的负债电信公司之一。沃达丰兵败日本后,很多人对其持续并购扩张的全球战略提出了质疑。大肆收购扩张的后遗症正在逐渐显露。沃达丰集团至少要到2010年才能还清无形资产债务,这也使其在全球的业务拓展后劲不足。
  (3)国际化管理经验的缺乏。国内运营商尚未做好相应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准备,而且也不具备相应的海外管理能力。同样的产品,在世界不同地区的采购、生产价格都相差巨大,业务定价和运营模式也千差万别。对于目前几乎还没有海外运营经验的中移动来说,最大挑战是来自于能否胜任跨国运营,经验匮乏导致的未来风险很难预估。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大体分为参股、完全收购和合作伙伴三类。初期国际化的模式应该是参股或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而不是全盘收购。参股风险比较小,也很易退出,而全盘收购要组建团队参与经营管理,这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国际市场经验。
  
  二、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战略
  
  对海外市场进入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以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它有三条主线:一是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不完全竞争为条件,如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寡头均衡论;二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条件,如产业生命周期论、比较优势论;三是以企业管理组织和战略理论为基础,如跨国公司组织理论、战略管理理论。
  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商具有的特点:具有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的运营经验;本土市场规模巨大,规模效应可以降低采购和综合运营成本。海外扩张的目的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应以盈利为原则,谨慎其扩张步伐。
  1、海外扩张的方式。包括全资收购、控股、参股、战略投资。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可采取的方式有收购国外运营商,在国际上成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建立情报中心和办事处。提供服务的形式多样,可以在国外为海外运营商和同样“走出去”的中国机构服务,也可以在中国为来华的国际企业服务。这样既可以实体运营,也可以资本运作,按规模依次展开并购。
  次贷危机下,进行资本运作,择机开展海外并购是最直接的机会。只要国内运营商盈利能力稳定,其股价就会趋于稳定。电信和联通当前主要精力在国内,海外发展暂未提到日程。中国移动因为有庞大的资金做后盾,现阶段向海外扩张的条件最佳。当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遭受重创的海外的运营商将有可能成为资金雄厚的中移动的收购对象,从而实现我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扩张梦想。鉴于缺乏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建议更多采用谨慎的方式。如20%左右的参股海外公司,这既可以学习当地的管理经验,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