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
详细内容
摘要: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文献回顾
自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集群 (Clusters)的概念后,集群被看作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2000年秦立公[1]提出“培育生态系统型旅游企业集群”的对策,2003年3月袁莉等[2]在《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对旅游集群进行了探讨。尹贻梅等[3]从旅游业是否具备集群的特征研究角度,认为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一是旅游目的地企业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发生密切的产业联系;二是旅游业具有创新性,并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了如昆明、大连、深圳、桂林、杭州等已出现了旅游集群的雏形。李鹏飞[4]认为,从“游客需求精致化”、“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面对合作的要求”等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
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存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集群理论和旅游产业的认识,以及从国外文献中引入国外案例展开的。学者们对于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地区是出于一种学术直觉得到的判断,也是基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来判断的。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更没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来论证。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学者们在认同“旅游集群是旅游相关的企业以及机构空间集聚现象”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研究的内容和对集群内涵的认识不同,形成了自己的旅游集群概念界定。鲁明勇等[5]在分析产业集群概念和旅游产业特点基础上,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围绕一定地域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一切行为主体相互结网和互动,组成的一个以企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通过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协同工作,创新旅游服务,提高目的地竞争力”。麻学峰等[6]在研究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时,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 围绕旅游六大要素, 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 。
毛剑梅[7]根据对旅游业和制造业产业集群概念的比较分析,认为可把旅游产业集群定义为“以一个特定区域的旅游吸引物为核心,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目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的旅游企业、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趋向和集聚的现象”。尹贻梅[8]在探讨提升竞争力时,将旅游企业集群定义为“聚集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 。庄军[9]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现象,是旅游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大量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联系密切的行业或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结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由此形成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一种现象” 。
可见,学术界尚未达成较一致的概念界定。这些概念主要趋向于从集群主体、空间结构、行(企)业关系、集群功能等视角和层面来定义。但是旅游内涵本身宽泛,不只包括观光休闲度假,还包括商务会议、探亲访友等,由此确定的旅游产业内容也繁杂,在概念界定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更明确的界定。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部分学者直接引用了集群的特征。张建春[10]认为旅游产业具有明显地理集聚、专业化分工明确、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外部性等特征,刘恒江等[11]认为旅游产业既具有明显的地缘性、超越地理空间限制的跨区域延伸性、明显的产业关联性和浓郁的簇群文化氛围,又体现低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和品牌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和区域创新机制等。鲁明勇等[5]结合旅游产业特点进行较深入分析,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边界不明晰的价值链集群,具有资源依赖性。
颜醒华等[12]从集群内企业关系角度,认为旅游企业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产业集群成员之间的依存度比较高,合作的经营风险要比其他行业来得大。(2)集群通常有一个威信较高、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或核心企业,它在集群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中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影响。( 3)集群成员可来自旅游系统内外部;集群企业横向合作的关联度及其协同效益可以分别通过诸如关联项目(或业务来往)的数量、企业应收账款、现金流量以及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长指标综合来反映。(4)旅游企业产业集群必须拥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其技术经济合作关系、“责、权、利”关系,需要根据集群的内部状况与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
张梦[13]将旅游产业集群分为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带动型产业聚群,认为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是:发生在旅游目的地;集群内的企业的关系主要不表现为垂直一体化基础上的物质联系;集群内企业的联系主要是信息联系,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网系统;由于旅游核心资源的非流动性,因此要求集群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专业市场带动型产业聚群的特征是:主要发生在客源所在地;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相互依赖性较强;群内企业之间是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形成批发、代理、零售的旅游网络;对集群区域来说,专业化的旅游市场提供了需求、技术等信息,同时又为其它要素企业提供了共享性的销售渠道,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围绕专业旅游市场共同发展;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市场的力量。
对于旅游集群的特征学者各执己见,难以趋同。旅游产业集群是集群的一种,旅游产业集群必然具有集群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旅游产业集群应当有自身的特点。由旅游产业区别于制造业的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产品的无形性,消费者参与性等服务业特征所引发的空间结构、行业间关系等特征,没有得到关注和表现。
三、 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
对于旅游集群的分类,大多根据旅游产业集聚现象出现的区域进行划分。张梦[13]认为旅游集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主要发生在旅游目的地;另一类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产业聚群,主要发生在客源所在地。叶红[14]认为旅游产业区的形式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也不同,可以从所属领域、组织形式、经营类别、规模大小等进行分类,在文中主要按照集聚区主要依托的环境条件,将旅游产业区分为3类:城市型旅游产业区、景区型旅游产业区、社区型旅游产业区。邓冰等[15]归纳旅游产业集聚现象有主题公园、旅游度假村、环城游憩带、著名景点周围等类型。
张建春[10]认为,从区域层面角度将旅游集群有国家旅游集群、主题旅游集群和地方旅游集群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旅游集群的特性,旅游集群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凸现了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如分布于城市与目的地的娱乐、餐饮、宾馆及与其发生关联的其它部门或企业所组成的旅游产业集群,或由区域内高密度的其它产业融合渗透而产生的旅游产业集群。另一种类型的旅游集群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集中分布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专项旅游产品链而形成各类主题旅游集群。
庄军[9]将旅游产业集群的层次结构分为:(1)宏观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关系国家经济结构的以游览娱乐业为核心业务领域的旅游产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区。包括以游览娱乐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旅游产业集团,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供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和景点;(2)中观旅游产业集群,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地理靠近区域的旅游协作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包括地理靠近区域的旅游协作,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3)微观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旅游企业形成的专业化供应商,如常见的餐饮一条街等。 又认为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可分成区域关系网络、产业关系网络、市场关系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旅游产业集群的市场结构又包括协作与竞争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