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泽民同志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探索(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当代中国 人与社会 全面发展
论文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首先,这一忍想从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的关系出发,阐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不质要求;其次,从人的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出发,界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第三,从人和自然的关系出发,用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第四,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双重基础和历史过程。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明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虽然是建立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的,它还不是马恩所预侧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党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我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探索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其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及其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使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政治前提;二是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全面教育方针。并且强调通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当然,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以及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不仅没有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反使人的素质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机制和全新的环境;二是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为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三是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可谓呼之欲出。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
一、从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的关系出发,阐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站在两种不同的角度作过两种不同的、却是互相联系的结论:一是从社会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也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五阶段”论;二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揭示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独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这就是所谓的“三阶段”论。如果把“五阶段”论和“三阶段”论结合,我们将会十分清楚地看出,资本主义尚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现实的社会主义虽然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但它首先应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所以资本主义的那种“物的依赖性”在社会主义阶段必然要有所表现。但社会主义又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所以它应当努力克服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端,其中当然包括要逐步打破“物的依赖性”和人的片面性,从而发展人的独立性和全面性。当然,由于现实社会主义一般都是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共产主义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现在就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肯定还很不实际。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就一定无所作为,因为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乃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虽是共产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但是我们决不能坐等,而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创造一切条件,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从个性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出发,界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是人的个性因素的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发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自身能力、个性的发展,还包括社会关系的丰富。他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部才能的发展”、“个人的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能力”,并且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们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主要是强调一个人的又红又专,强调一个人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全面发展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很显然,他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解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主要是从个体的人出发,探讨个体的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虽然十分强调个体人发展中的社会关系的丰富性,但这里的社会关系指什么,一般也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因此,在当代中国,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继续站在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统一的立场上,不仅注意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体性,而且要注意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没有去重复人的个性发展问题,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性作了新的阐述。一是将全面发展的主体界定为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仅与“三个代表”的精神相一致,而且突出了发展主体的社会性;二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去界定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更好实现、理解为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从而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内容的社会性。这样,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就突破了个性自由、个体能力等个体因素的局限,从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