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共产党宣言》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共产党宣言)是一篇贯穿着和谐理念的无产阶级纲领,它不仅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内容。(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就提出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的思想,这对当今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于1848年问世,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宣言》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论述”。虽然它的篇幅在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并不算大,但是它对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并且继续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样它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并且继续发挥着重要而伟大的作用。特别是《宣言》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共产党宣言》中的和谐理念
《宣言》直接引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蕴涵了非常丰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内容;它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和谐美好的图景,而且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达到社会和谐的路径。在论述到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宣言》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并指出,这些著作“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些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得社会和谐的思想成为科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宣言》所阐述的这条唯物史观使得社会和谐的思想摆脱了空想成分,也指出了社会和谐的重要原则。
2《共产党宣言》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1《宣言》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宣言》明确指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句话,完全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最精辟的表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和谐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
首先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解。在写作《宣言》时,马克思已经转变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此时将自由及自由的取得立足于现实的阶级斗争实践。这里的自由就是马克思随后论及的两个“真正解决”即“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而所谓人和自然界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就是自然界不再作为一种与人对立的力量,人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界,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得自由。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的解决,就是社会消灭了一切经济上、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剥削和控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其次,这里所说的“一切人”,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个体的人。因此,他们考察人类历史时,其着眼点是从现实的历史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考察人的发展问题,最终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第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论断体现了《宣言》的最高价值指向―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强调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阐明只有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才可能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2.2构建和谐杜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向共产主义的和谐社会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各个国家、不同民族要能根据时代发展做出相应创新,建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和谐社会。面对新时期、新任务,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达到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