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及其所解决的根本问题(一)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及其所解决的根本问题(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性飞跃 革命问题 建设问题
  【论文摘要】自上个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而且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分别解决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并从中产生了两大重要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8O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日益结合,从而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而且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飞跃及其所解决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之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从此,中国革命逐步走上了正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到了曙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在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了从外国搬来的“城市中心论”,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人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建立红色政权,进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二)树立“独立自主”的主体意识,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建国以后.毛泽东把我们党关于“立足于中国”、“独立思考”的思想与中国哲学“主内”、“主我”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同时又不完全照抄,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例如用赎买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针对苏联经济建设中由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造成的危害,强调在经济建设中要按实事求是和唯物辩证法办事.正确处理农、轻、重等十个方面的关系.促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构建起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即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与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等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化、完善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能动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基本实现了中国化、民族化和大众化,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从外国的思想转换成了寻求解放与发展的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所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新民主主义进行了改造,然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但遗憾的是,在195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22年里,我们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左”的指导方针在党内长期居于支配地位,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遭到极大的挫折,社会生产力长期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一)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批判了“两个凡是”,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既肯定它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又不回避其晚年错误。他坚决支持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为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搞清楚。中国社会主义究竟出于什么发展阶段,也没有做出科学的判断。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在党的十三大上根据Xl~d,平同志的论述.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还第一次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做出了科学的、系统地回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实现形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内外条件、战略步骤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三)大胆探索,果断决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向市场转向的飞跃。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而在于是否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也需要市场。这些论断也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三、结论
  中国社会百年的历史进程,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解决了两大关键问题及革命和建设问题,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回顾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它也必须不断发展,并且必须和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其次,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拓新境界,才能光大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惟其如此,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