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和平 发展与历史大时代――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一)

和平 发展与历史大时代――试论邓小平时代理论的深远意义(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  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   大时代
  (论文摘要]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且是今后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高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一个历史时代,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者崇高的历史使命,而且是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崇高的历史使命。邓小平的时代理论,揭示了当今时代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观,为人们科学地认识历史大时代的特征和走向,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历史“大时代”,指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大的历史阶段。它是在世界范围内,以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来界定社会历史基本走向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们对世界历史走向和国际形势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历史时代特别是历史大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特有的范畴。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考察和研究时代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时代问题上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指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并揭示了历史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即世界将进人共产主义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时代。列宁也非常重视对时代问题的研究。他说:“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在讨论俄共党纲时,列宁深刻论述过历史大时代的发展走向,为俄国共产党的纲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理论,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形态的视角来研究时代,以哪种社会形态走在世界历史的前列,代表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为主要准来阐述历史大时代。在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国家和民族走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前列,另一些国家和民族则落在后面。在同一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往往有几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代表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这种社会形态就成为区分和界定历史大时代的主要标志。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指出:“世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革命的新纪元已经开始。?(2)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历史大时代的理论。他在《新民主主义i的中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在世界上创立,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它代表着时代的前进方向。后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和解体,并没有改变时代的本质和基本走向。马列主义关于历史“大时代”理论,并没有过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时代”基本矛盾的外在表现、运动形式、力量对比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大时代”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从而使“大时代”在其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阶段性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帝国主义战争和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是世界的主要潮流,六七十年代以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和平与发展成为主要的潮流。和平与发展时代,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大时代”中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历史大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革命形势和战略时,列宁反复阐述的却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小时代”。他反对泛泛地谈论时代,反对空洞地滥用“时代”概念。他在批评彼・基辅斯基滥用“时代”概念时说:“时代所以称为时代,就是因为它包括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战争,这些现象和战争既有典型的也有不典型的、既有大的也有小的、既有先进国家所特有的也有落后国家所特有的。;(4〕斯大林把列宁所说的时代概括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5]。后来毛泽东又进一步概括为“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6)。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这里讲的都不是历史大时代,而是大时代中的某个发展阶段,即“小时代”。

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大时代,必须将“时代本质”与“时代主题”两个概念既要区别开来,又要统一起来。时代本质反映了历史时代的基本走向,即大时代的发展趋势;时代主题是大时代中不同阶段的根本特征。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全球性的两大战略问题”,指的是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邓小平还强调:“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的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指的是“时代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大时代。邓小平的时代观,体现了时代本质和时代主题的高度统一。
20世纪上半期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下半期以来,世界逐渐进人了和平与发展时代。20世纪这“两个时代”都从属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那个历史大时代。而且,和平与发展时代又高于战争与革命时代。从时间上说,战争与革命时代不到一百年,而和平与发展时代,至少几百年,上千年甚至还要长;从内容上看,战争与革命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手段,而和平与发展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目的。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历史大时代的高级阶段。
国内很多学者将和平与发展时代定位于“现时代”或“小时代”。这是有理由的,但又是不全面的。邓小平关于时代的论述主要描述的是现时代或“小时代”。但是通过学习我们又发现,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不应该将和平与发展时代同战争与革命时代简单地相提并论,和平与发展时代不同于战争与革命这个“小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是历史大时代中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极为重要、十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平与发展时代也是历史大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今后历史大时代永恒的期盼
邓小平的时代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大时代的基本走向,而且注重研究时代主题的动态转换。它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论断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曾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比喻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如果我们用邓小平使用过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探讨当今时代和未来时代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和平与发展的特征与趋势不仅是当今时代的客观存在,而且还会强劲地持续下去。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人类永恒的期望,将贯穿整个大时代。
从zo世纪$0年代中期开始,邓小平抱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深人思考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的新判断具有充分的理由:第一,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得和平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第二,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因素增多了,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独立自主的要求日益强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全世界人民都强烈地反对战争。同时,国际行为主体增多,使国际政治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局面。和平的政治条件正在发展。第三,战争的军事制约因素正在增强。
在未来的历史大时代,尽管可能会出现我们现在难于预料的情况,但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无疑会强劲地发展下去,从而制约世界战争的爆发。当然,在未来历史大时代中,仍将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而且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世界战争的内涵和表现形态也可能发生变化,可是,当今意义上的世界大战,是不会再发生了。这就是和平也是未来历史大时代主题的基本理由。
至于发展作为未来历史大时代的主题,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发展是指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因此,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历史大时代的核心问题。在邓小平看来,发展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和长期性的大问题。发展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关系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政治问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不仅具有世界的广度,而且具有“全人类的高度”。邓小平在会见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时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7〕正是这种深刻的立意,使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意义和影响,超越了现时代,具有永恒的价值。
邓小平时代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而深人地审视和研究。1984年S月17日,邓小平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乌尔塔多时指出:我看世界现在存在两个最根本的问题。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个是南北问题。这是今后国际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解决南北问题是实现国际局势稳定的一个长时间、很重要的问题。(8)1985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又谈了自己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他说:“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