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住宅建设水平整体进步(一)

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住宅建设水平整体进步(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住宅建设水平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住宅产业仍然是低水平的。住宅建设要在21世纪初叶实现“质”的转移,跟上和接近国际住宅建设的步伐,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宏愿,放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
  【关键词】住宅产业 模数协调 优良部品制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住宅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适应大规模住宅建设的需要,坚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较好地解决住宅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关系,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小区建设的水平和技术进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住宅建设水平仍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住宅产业仍然是低水平的。住宅建设要在21世纪初叶实现“质”的转移,跟上和接近国际住宅建设的步伐,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宏愿,放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
  
  一、住宅产业化的根本标志是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到规划设计、部品生产、施工安装、供求运营、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牵一发,动全局”的民心工程和万岁工程,涉及的相关行业十分广泛,技术十分复杂。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住宅建设活动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其主要目标体现在下列方面。
  1.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要以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对现有技术的改造更新,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住宅建筑体系和成套技术,加大高科技对住宅建设的贡献率。
  2.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加速形成与住宅相关的材料、部品和设备的系列开发、规模生产和配套供应的生产体系,初步建成住宅产业的集约化生产的群体。
  3.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减少浪费。广泛地在建筑领域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降低建设成本,缩短住宅施工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4.建立住宅建设质量和保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住宅性能综合评价和认定管理工作,推进住宅部品的认证制度,加强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和消费者质量监督意识,促进住宅质量提高和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信环境。
  发展住宅产业,就是要实现中国住宅建设的有序化,建立自发发展的激励机制,实现全民生产的通用体系的良性运行机制,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能耗、节约土地、提高住宅品质;就是要实现住宅部品系列化、配套化生产、工业化安装,住宅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住宅部品升级换代,“质”的飞路才能真正成为现实。
  
  二、模数协调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技术
  
  建筑模数及其协调在房屋建筑中的作用,早已为广大建筑工作者认识。但是,迄今为止,我国模数协调的工作主要是局限在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和安装方面。对大量应用并对住宅功能质量起重要作用的住宅部品和设备的开发、生产和安装,缺乏模数协调的应用和指导,和建筑安装生产脱节,发展是自流的,无序的,其危害是多方面的。
  1.因为缺乏模数协调原则指导下统一规格尺寸的要求,在开发和引进中无章可循,随意性极大,品种多,规格杂乱,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造成了浪费和施工效率的低下。
  2.因为部品的规格多,缺乏互换性、规律性,与建筑设计难以协调。施工安装离不开原始施工方法,施工处于粗放型,成品档次始终处于低水平。
  3.因为住宅产品规格的任意性和施工安装尺寸无要求,部品和建筑、部品与部品这间,缺少固定模数的配合。?对接口技术缺乏研究,接口配件不配套,成品质量差、不美观。
  4.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随意性太大。没有能为标准规格的系列化部品留有标准化空间,施工安装缝隙“一抹子”解决,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水平,好的部品没有好的安装,成品粗糙,档次十分低。
  商品化住宅的发展,对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住房和居住生活质量提出了要求。如何改变无序的生产,使住宅生产走向精品化,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模数协调的推广和使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