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论文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探讨(一)

论文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进一步搞好系资料室特色建设的意义,指出优化藏书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实现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开拓服务创新是资料室特色建设的关键,提高资料员素质是资料室特色建设的基本条件。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前沿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和服务性,它对藏书建设及读者工作有独特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抓住专业服务规律,探索专业服务渠道,实现专业特色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料室的教学与科研的支柱作用。
  
  一、进一步搞好院、系资料室特色建设的意义
  
  目前,学校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资料室建设如何适应新时期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资料室是学校图书信息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肩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职责。因此,重视和加强资料室的特色建设,对保障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实上看,当前资料室已成为教师和研究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依赖性场所。从我校实际情况看,单靠图书馆很难满足师生们教学和科研对专业信息资料的需求。而相比之下,资料室就有其自身特点,不仅拥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各种资料,而且具有就近、就地、省时、省心的好处。因此,把资料室纳入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建设好、管理好一批具有学术优势和专业特色的院、系资料室,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优化藏书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实现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
  
  特色馆藏是资料室特色建设的基础,没有特色藏书资源,就谈不上特色的服务。学科资料室要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藏自己学科各种类型与载体的文献信息。应该面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要求,立足资源整合与共享服务。
  
  (一)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是任何一个图书馆和资料室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系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研究生等研究型读者,因此,系资料室在藏书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针对研究型读者需求,收集专、深、快的具有学科特色的、针对性实用性均较强的专业文献信息。“专”是指专业性强。收集资料的专门化,收集与专业对口的文献资料。“深”是指学术性强。资料室既要为教学科研提供书刊资料,又要搞好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提供高层次的服务。因此,资料的收集应注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注重学科范围内核心期刊的订阅,特别是要为重点学科的建设提供专而精的文献资料信息。“快”是指讲究时效性。高校系资料室处于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最了解本专业教学科研的动向,其收藏的文献资料应是最快捷、最便利的信息资源。
  2.系统性原则。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等研究型读者。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必须要求有系统的资料体系作为它们的研究保障。因此,系统性是针对性的一个具体体现。表现为:资料室应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特别是对专业文献建设要全面、系统地收集。注意做到“三不缺”:不缺重点学科的国内外专业权威性论着;不缺重点学科中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专业著作;不缺重点学科纵向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有影响的论着。
  3.发展与剔除原则。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发展与剔除的动因,是读者的需求及资料室自身的发展。资料室主要读者的需求层次高,藏书建设的发展需要紧紧跟踪学科的最前沿,过多的滞书会影响新书的发展。因此,资料室不断发展和适当合理的代谢,是保证资料室特色化的重要条件。
  4.分工协作原则。它要求资料室与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进行充分协商和取长补短。一般来说,院资料室由于条件限制和用户的特点,宜放置专、精、深的具有学科特色的、针对性实用性均强的专业文献信息。复本量可少,甚至没有。而图书馆宜收藏与重点学科相关的基础学科文献、较通俗的学术文献,适应于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广泛涉猎和公共选修课,并可考虑一定的复本量。
  
  (二)资料室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结构体系
  文献资源建设的结构体系,是指各部分文献资料成分之间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来讲,资料室文献资源的构成,主要有两个部分:
  1.以印刷品为载体的传统文献资料。(1)图书。图书是资料室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图书的撰写和出版周期过长,它反映的是以往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最新的情报信息,因此,资料室应选择经典性著作作为重点藏书,并且要有与之相关配套的、一定数量的外文原版图书,共同建立起适应研究型读者需要的本学科专业图书体系。(2)期刊。期刊内容广泛、知识新颖、出版周期短、流通范围广。因此,期刊是资料室藏书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期刊名目繁多,资料室应将本学科权威期刊和原版外文期刊作为收藏重点。同时期刊的收藏还要注重连续性。如我院政法经济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系,资料室从上世纪80代起至今一直收藏有国内外政治权威期刊《新华文摘》、《半月谈》、《经济研究参考》、《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本系的学科建设、申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本系教师撰写论文、著作,为学生考研、进行社会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3)报纸。专业性报纸是研究型读者不可或缺的专业文献之一。但报纸内容较为分散,读者查询检索不太方便,资料室应以报纸为基础,编制二、三次文献,有条件的资料室还可以建立有学科特色的报纸全文数据库,并将它们作为资料室特色文献的一部分。(4)灰色文献。即非正式出版物。如本系教学教研成果(本系出版的图书讲义、练习册、科研报告等资料)、出国考察报告、专家讲学、教师学习材料、获奖老师教案等等。这些文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往往是最新的科研动态,有的还可能是学术上的重要性创见,蕴含的情报价值是常规文献所无法替代的。而收藏灰色文献是图书馆不易做到的事。对处于第一线的资料室来讲,收集这些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将它们用来补充资料室的特色文献建设。
  2.与专业相关的电子信息资源。(1)电子出版物。电子出版物与印刷文献相比,具有信息存贮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检索方便、快捷的特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重点学科建设来讲,应重视小型专、深数据库的购买,以及课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光盘磁盘及声像资料等的收藏。使之成为系资料室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建立虚拟资料室。在互联网时代,系资料室工作不能停留在对过去印刷型文献的管理上,而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公共性,选择链接优秀的学术网站进行超级链接,科学地鉴别、筛选有价值的网络信息。根据需要和可能,利用学校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网络技术资源创建虚拟资料室。围绕重点学科建设,选择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立虚拟资料室是资料室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