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浅谈“蓝海战略”与中等职业学校目标定位(一)

浅谈“蓝海战略”与中等职业学校目标定位(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蓝海战略” 中等职业学校 目标定位
  论文摘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所面临的招生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可以建设性地运用“蓝海战略”理论,重塑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定位,继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和“两难”问题的解决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蓝海战略”最早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提出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战略创新模式.“蓝海战略”一经提出.立刻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蓝海”一词是相对于“红海”而言的。所谓“蓝海战略”理论,是对产业竞争程度的一种比喻。市场竞争如同海洋,在产业的成熟期,企业之间搏杀异常激烈.市场成为血腥味浓重的“红海”:而在新创的产业中.只有一家企业拥有一个没有任何竞争的市场,如同一片蔚蓝色的大海,即“蓝海”。“红海”代表竞争激烈的既有市场.而“蓝海”代表尚未出现竞争对手的新创市场空间。“蓝海战略”的实质是一种目标定位模式.是在最大限度地为创新市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开辟一片新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因而可以说“蓝海战略”是商业博弈的最高境界。
  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近年来部分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就业市场的盲目无序,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竞争态势与商业博弈有着惊人的相似。中等职业学校一方面要与普通高中争生源.与同类职业学校“抢饭吃”,另一方面还要与普通高等学校博弈就业市场。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基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就业难已成不争的事实,为了争生源、跑就业.有的学校不得不动用社会关系,进行暗箱操作。内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就业歧视的原因.也有家长盲目攀比.认为子女只有上高中、考大学才有出息.从而导致“高中热”的原因。然而.就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来说.与其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与盲目性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那么,中等职业学校究竟如何进行目标定位呢?在此,我们不妨套用一下用于商业竞争的“蓝海战略”模式。
  首先,要用超常规的思维来定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为此,应该打破这样的一种框框限制,主动向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倾斜,因为他们最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正规职业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对他们来说针对性最强,从中获得的满足感最大。同时,职业教育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明确导向。现阶段,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有2400万人.另外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这对职业教育来说将是一个庞大的招生市场,应该很好地把握。当然.中等职业学校由现在的面向初中毕
  业生的学历教育直接转向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技能培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但只要迈开了这一步,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有关职业学校的报道说的是西部的一所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相当简陋.但是由于其定位准确、目标清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通过教育教学竭尽全力确保目标的实现.结果获得了成功。该学校成立之初.一无背景.二无资金,完全是由当地村民私人集资创办的.以农村医疗卫生人员为培养对象的职业学校。1985年底建校时.总投资仅8000元左右人民币.1986年建成两间教室.并维修了两间破旧的油毛毡房作为宿舍。开学时,包括校长的女儿在内共有学生4名。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资料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里却已是另一番景象:已建起三层的教学楼.左右两侧建起了宿舍和办公用房.由该校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已有一千多名.分别来自四川、福建、浙江、广东等12个省,80余个县(市),18个民族。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多数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在城镇或乡村开业行医,不仅经济收入丰厚.而且深受群众欢迎.生活相当充实。笔者找到了几个从该校毕业后自行开业行医的学生.在他们的言谈中无不洋溢着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