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高职教育推行二年制改革之我见(一)

高职教育推行二年制改革之我见(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强劲的社会需求是推行高职教育二年制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推行二年制改革应以逐步为宜,这是由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二年制改革将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新起点,二年制学制改革必须高举能力本位的大旗,高职学制应以二年制为主,多种学制并存。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制改革;原则;能力

近年来,教育部发出意见要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近期更加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基本学制逐步以二年制为主。对此,我来谈谈对二年制高职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强劲的社会需求是推行二年制改革的基本推动力

当前,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强劲的需求.首先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种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促使我国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从而形成了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40%,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变。

其次,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我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一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连续几年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经有400多家来华投资超过 2000多个项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企业增长迅速,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这些企业中大量一线劳动者将直接来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

第三,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也需要大量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园林、商业及生活服务、交通、旅游以及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等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第四,中央把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把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取之不尽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将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上可以看出,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高职教育加速、加快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二年制教育较三年制教育将使人才培养周期缩短一年,将大大加快人才的培养速度,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需求方向。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高职教育学制的改革。

二、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应以“逐步”为宜

既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那么是否应该一下子全面推行二年制高职教育呢?笔者以为不妥,这是由下列一些现实条件所决定的:

首先,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最近几年从比较优秀的中专、技校、职高升格而来,目前的高职教学大都是借鉴大专、本科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方案,正处于逐步改造阶段,可以说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乃至演变成高职特有的东西.如今若一下子全部推行二年制,那将又是一个生果子,贸然一口吃下去,必然也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应该给高职院校有一个消化和适应的时间。

其次,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多立足未稳、根基不牢,大部分还正在花费大量精力、钱财用于招生宣传上,推行二年制势必会更加加大招生的困难。例如一个6000人规模的高职院校在三年制教育模式下,每年的招生量是2000人.若改为二年制,每年招生量就必然会达到3000人.每年净增1000人,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若每年经过艰苦努力仍只能达到2000人,则学校的发展、经济的压力就会马上凸显出来,因为.大多数学校都有银行还贷和建设资金缺口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又大部分需要靠收取学费来解决。

第三,推行二年制教育将要促使学校进行相应的改革,学校将要在人力安排、师资结构调整、财力投资、制度安排、教学计划改造、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改革,以适应二年制教育,显然这种成本投入是相当大的。

第四,推行二年制教育,社会舆论会想当然地认为三年制的学生优于二年制的学生,二年制毕业的学生就业就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并由此导致招生更困难的联动反应。

所以,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推行二年制教育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生怕走得快、吃亏大,故推行二年制应以稳妥为主,逐步推行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