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一帆:力争第一是百佳永远的目标(一)
详细内容
“我们不能改变消费者,我们要为消费者而改变”――说这番话时,艾一帆语速很快,正如百佳近一两年狂飙的开店速度。
在内地市场,和黄旗下重要零售业务――“百佳”凤凰涅般从“三吃螃蟹”的起伏经历中蜕变而出:1984年在深圳成立合资企业,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1999年由于经营模式不当导致损失,北京、上海和广州各关剩一家店;2000年,百佳调整模式二度出击,如今已发展成为最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之一。
“在罗马,就要进入罗马人的生活;而在中国,自然要融入中国人的消费市场”。上周五,这位统领百佳的屈臣氏集团行政总裁、在1999年百佳生死攸关之时披挂上阵的英国人艾一帆把自己一手打造的“百佳”比喻成动物界的“Tiger”――永远犀利凶猛、勇往直前。
屈臣氏集团行政总裁:艾一帆
英国人,46岁,进入中国11年。1994年任中国北区百佳负责人;1999年接管南区,成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负责中国百佳业务;2002年5月升任百佳所属屈臣氏集团零售食品部行政总裁,目前统领屈臣氏集团旗下食品、电子及百货部等多个著名零售品牌的业务,包括中国百佳、丰泽电器、屈臣氏酒窖、GREAT等。
创新模式二度出击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至1984年进入内地,百佳内地之旅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最初的沉沦到2000年的重出江湖,百佳近几年在华南的发展可谓渐入佳境。作为百佳内地战略的掌舵者,您认为当初是什么因素导致百佳折戟沉沙?
艾一帆:百佳之前确实遇到过很多困难――作为第一家进入内地的外资零售企业,百佳进入内地已有21年。当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店时,因对内地市场不了解,照搬了“以小超市+限量新鲜食品为主”的模式,导致了后来的失败。当时百佳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内地消费者需要什么,照搬香港模式,当很多零售店都在卖内地产品时,我们却仍在经营进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