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决策个人化(一)
详细内容
成功的企业是因为有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导航,而失败的企业往往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战略决策指向。
如何避免决策个人化?这个问题是当前摆在广大民营企业家面前急需解决的,科学决策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命门。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一个是制度建设问题。
第一,谈谈企业家自身问题。决策个人化,或者说神化现象的出现,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自身的素质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官僚精神纯粹是一种耶稣会精神、神学精神。一些民营企业之所以喜欢决策个人化,重要原因是身上多了一点耶稣会精神、神学精神,相信个人与相信神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质上说,是因为本人底气不足而借神壮胆,既愚弄自己,又愚弄别人。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要抬出一个个神灵。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可笑的,然而,不少民营企业家却全盘加以继承。据悉,相当比例的民营企业家相信卜卦,大凡在决定一项事情之前,诸如企业选址、出行、签约等都要请风水先生算一算,或占上一卦。事情往往是这样,唯心的东西多了,唯物的东西便必然少了。
民营企业家要将企业做大、做长,必须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基本特征是:善于将创造性和风险偏好精神最大程度地建立在个人才干和企业组织力量结合的基础之上,善于通过科学制度来解决企业重大的经营管理问题。
企业要持续发展,说到底是要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内生的,是企业的知识、技能、实力长期的累积,它需要在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最高领导的指导和协调下才能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生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主要经营者是否具备企业家精神,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充其量是经济舞台上的“草莽英雄”。一些民营企业缺的不是钱,也不是市场,而是企业家精神,这样的企业经营红红火火时,也往往是危机潜伏以至陨落的前兆相反,另一些民营企业一时经营上碰到一些困难,但很快会摆脱困境,出现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景象,凭的是企业家身上闪现的企业家精神,典型的例子就是青岛海尔和张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