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务"战略":打造世界级企业的新思维(一)
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跨国公司“镇山之宝”优势的挑战,可以作一个形象表述―――“三块板”:即核心技术(“天花板”)、对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掌控(“地板”)和跨国公司的反倾销(中间的“隔板”)。“新洋务”思维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更大的挑战来自―――如何整合全球人才资源?
全球产业的格局与发展大势
2003年《财富》杂志的排名中,排在每个行业的前5名的企业共有213名(有的行业进入财富500强的不足5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英国,占总数的82%,其中美国企业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可以概括为“一超多强”。
这些企业一般代表了其民族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争夺与配置,进而成为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版图重塑的中坚力量。笔者将这种代表一个国家顶尖民族企业群体的独特优势称为“镇山之宝”。
在这新一轮的版图重塑之中,锁定乾坤的因素将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特别是整合高级人才资源的能力。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指出: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国家经济的根本保证。他认为:美国的最大资本是其人力资源,而非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相比其它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具有在全球整合人力资源的独特优势:开放性与包容性的文化;足以吸引全球最优秀人才的环境和政策以及人尽其才的体制。
英、德、法、意、日、韩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比起美国来可能就略逊一筹了。
美国高级人才整合的优势有助于其把握诸多新兴产业的机遇并能获得领先地位。我们通过对世界500强的动态分析不难发现:美国除了拥有为数最多的500强企业外,入围企业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可口可乐、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等企业外,近年入选的还有不少相对新兴的产业代表:微软、INTEL、戴尔等。美国在这些新兴产业的成功无可置疑地得益于其强有力的在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整合优势,这使得美国能结合其他条件,把握机遇,对其经济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升级,从而保持领先,甚至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赢家通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