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金融衍生品:离实业家还有多远?(一)

金融衍生品:离实业家还有多远?(一)

详细内容

中国金融衍生品的春天来临了――对于正在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实业家们来说,它正在成为一个真实而非想像中的世界

  一只蝴蝶在大西洋扇动翅膀,太平洋就会引起一场风暴。远在伦敦或纽约的一个商品或股票如有涨跌,全球市场都会震动。而在去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后,中国企业已经真实地置身于汇率风险之下。

  企业家掌握金融衍生品(financialderivatives)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哪里?换句话说,金融衍生品离中国的企业家还有多远?衍生品的“四期”:远期(forward)、期货(futures)、调期(swaps)、期权(options)是什么?中航油及国储铜巨亏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企业家如何理解和运用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

  2003年3月,《中国企业家》曾经对汇率、利率、税率、油价等对企业的影响做过调查,对于“企业家的宏观视野应有多大”的问题,很多企业说,“那是政府和学者们考虑的事”。8月,本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企业报告”发现,82.4%的企业认为汇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时的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形象地说,“汇率是我们的一条血脉线”――但大部分企业说不清楚具体会在哪些方面产生什么影响。

  2005年7月21日成为一个转折点。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2.1%,从那时的1美元兑8.27元到2006年5月底突破8.00元大关,实际升值逾3%。且不论人民币升值是不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魔杖”,随着十多年的固定汇率制度这道“名义锚”的消失,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的外汇风险明显提高。中国近年还取消了贷款利率上浮限制,并试图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利率风险也成为企业、居民、机构投资者不能回避的金融风险。

  随着汇改、股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股指期货、利率国债、外汇期权的即将推出,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计划于年内在上海挂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将成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