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海尔与IBM:英雄崇拜VS制度建设(一)

海尔与IBM:英雄崇拜VS制度建设(一)

详细内容

当一家公司由一个极富远见和气魄的领导人创建,或者白手起家(IBM的沃森、海尔张瑞敏等),或者在企业变革时大刀阔斧(GE的杰克・韦尔奇、IBM的郭士纳等),开拓出一番全新事业的时候,创始人或领导人的思想势必深深影响公司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发展特定阶段的文化中通常会留有创始人、领导人思想的影子,创始人的价值观、信仰、兴趣和爱好、性格、习惯、风格……会直接决定公司的企业文化。

  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界明星的时候,往往其个人魅力对公司品牌的树立,对吸引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吸聚作用。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明星,他的个人领导和管理风格,个人魅力肯定对吸引人才加入海尔起到很大作用。张瑞敏提出的“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国门之内无名牌”的品牌理念,“拥护永远是对的”的服务理念等,成为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然而,海尔毕竟要存在下去,要进入全球500强,要成为“中国的GE”,还需要太长的路要走。企业英雄的个人魅力不可能永远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在企业面临创新和改革(我们常用“第二次创业”来陈述)时,这种创始人的个人思想势必会成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桎梏――尽管每个声名赫赫的企业家都为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标榜上“创新、变革”的烙印,在公司的每个角落张贴上种种条幅。

  而事实上,并非只是海尔,IBM发展早期也经历过英雄崇拜的阶段。在老沃森时代,作为创始人的老托马斯・J・沃森的影子在IBM就无处不在。老沃森的家长制管理、严格的股票期权计划,甚至于公司聚会禁止喝酒的制度以及主张雇员是已婚人士制度等等,都成为IBM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沃森家族缔造了IBM的辉煌,沃森式文化也直接导致了IBM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成为一只臃肿而虚弱的大象,象征美国精神的蓝色巨人正在慢慢死去。1993年,拯救IBM的重任落到了从IBM公司外聘请来的CEO郭士纳身上,接过帅印的郭士纳决定重造IBM。他要挑战老沃森的英雄色彩及其留下的IBM津贴文化,他要“邀请IBM所有员工来改变IBM的文化”,他要建立“让工作业绩来说话”的绩效文化和成熟的激励机制而使IBM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