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菜单(一)
详细内容
近年,不断传来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因过劳英年早逝的消息,使我们必须再次反思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方式问题。
缺乏现代管理工具
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和现代管理模式发展看,当代中国本土企业家来自先天不足的环境。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现代战略思想,在其繁荣发展时期中国正在实行计划经济,以现代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作为成长土壤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在中国失去了生长土壤。我们的改革开放不到30年的时间,真正管理理论的引入,也在十几年以内。因而,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模式是发育残缺的。
中国企业家大多相信自己或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或智慧,很少建立调研职能体系并系统地调查和分析消费者。我国一个非常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从来不信外资大牌调研公司的数据,我搞市场,就是跟着感觉走!”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指称的中国式管理,还只是传统文化下的“依个人而治”的统称。从发展的角度,无论是学习还是模仿,中国企业家首先需要采取开放的心态、分析和决定怎样采用现代管理工具来建立管理模式,例如时间管理、流程管理、价值管理等等。中国企业家对现代管理工具采取了拿来主义是否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了呢?这取决于中国企业家对现代管理工具的理解、管理价值观及其使用策略。
管“事”为本与管“人”为本
中西管理方式差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西方的管理方式是围绕“事”(企业实现目标及其活动)建立的,而中国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管理者、员工及其行为)建立的。管理针对的是企业及其活动,而不是企业人员及其活动。以时间管理为例,为了确保项目最终按时完成,需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多项工作。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是围绕项目任务而做出的。
现代管理思想对事的管理是发展的,从针对任务的管理到针对过程的管理就是明显的变化。在针对任务的管理阶段,管理的标准是效率。指导管理的战略理论如泰罗制、科层制,战略工具如职能工长制等。在针对过程的管理阶段,管理的标准是质量、创新、速度、方便、顾客价值等,指导管理的战略理论如流程管理、价值管理、组织再造以及大规模定制、虚拟组织、归核化等创新战略等,战略技术和工具如IT技术、ERP以及流程管理、价值管理、组织再造与理论一体化的工具等。可以看到,现代管理工具随着管理对象、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技术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