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递减亏损面超1/3 中国乳业集体反思(一)
详细内容
8月29日7点半,一身正装的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出现在伊利集团一辆大巴旁。抬腿上车之际,牛回头对身边的副总裁孙先红等人低语:“分开坐,不要扎堆在一辆大巴。”很难想象,这是去职伊利后的牛根生首次被允许踏入伊利的新工业园。
同日下午2点,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现身蒙牛“全球样板工厂”、“澳亚国际牧场”观摩,陪伴潘刚左右的是伊利的执行董事和总裁助理。
乳业的内耗严重几乎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基地性乳业”和“城市性乳业”的长期对峙,两大“基地性乳业”伊利、蒙牛渊源颇深的复杂纠葛,成为乳业事端不断的渊薮。而伊利、蒙牛高层象征性的首次走访,能给乳业期望的“和谐发展”带来多大的推动还不可预知。
同时,对于多数中小型乳企来说,亏损乃至倒闭恰似挥之不去的阴霾。7月28日,“中国乳都命名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一次年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公报,2004年全国636家乳品企业中,197家亏损,亏损面31%。
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怀宝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随着激烈价格战的挤压,乳业经济效益并未与产量增长同步,全行业盈利状况继续恶化,亏损面扩大是不争的事实。”
狂飙突进式的超常规发展过后,中国乳业发展归于平缓。同时,阜阳奶粉事件、光明回收奶危机、雀巢碘超标事件等所引发的食品安全和诚信危机也笼罩着中国乳业。会上,诸多乳业界人士对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
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在痛
勇于公然承认亏损的中小型乳企老总寥寥可数,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蜀黔算是比较勇敢的一位。2004年,三联乳业亏了1000万元。
程蜀黔坦言,参加“年会”的很多乳企负责人多有迷茫情绪、对不确定未来的忧虑。事实上,比三联乳业规模大些的乳企日子也不好过。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岗告知记者:“近年来,许多企业重视发展速度,忽略经济效益,重视市场占有率,忽视利润率,因而造成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盈利水平却在下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宋昆岗的说法,乳品行业利润率2003年为6.1%,2004年为5.4%。其中,大中型乳企为5.47%,小型企业为5.28%,销售收入前10位的企业,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