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改变生产方式 危机之下获得新生(一)

改变生产方式 危机之下获得新生(一)

详细内容

本年度表现出众的制造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为了应对危机,它们都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Autoliv公司为了抵御气囊制造业强劲的竞争对手,改造了生产流程;生物技术巨头安进公司为了对付急剧上升的药品需求,设计出新的解决办法;雷神公司为了满足对武器装备的需要,将导弹产量翻了两番。

  Autoliv公司

  学习精益方法,坚守精益之道,强化精益生产

  1998年4月,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Corp.)的原田节(TakashiHarada)来到Autoliv公司的气囊模块生产厂,对工厂的生产情况做了快速考察。这位日本生产专家向生产主管比尔韦伯(BillWebb)提了一个问题:“按10分制算,这个工厂能得几分?”这个问题令韦伯陷入沉思。Autoliv是汽车气囊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丰田也是它的一大客户。Autoliv的生产系统是在线性自动生产线上组装安全气囊模块,虽说可能还有待改进,但公司还是很成功的。“3分?”韦伯不确定地说。他态度谦逊,有意在他的新导师面前低估分数。原田节回答:“应该到不了3分吧?”

  于是,Autoliv(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奥格登市)开始学习存在大量改进余地的丰田生产系统。公司建立了征求和落实员工建议的制度,发挥职工队伍的创造力,以促进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在韦伯负责的库存管理和物流业务上,公司制定了拉式系统,可随时按照需求更换装配线上的零部件。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丰田公司一直在实行和传授看板库存管理、零部件及时交付和精益生产等方法,这已经有十年了。但是,要学起来并不容易。Autoliv过去曾独立做过一些改变,但效果并没有像预期的那么明显。由于生产出的残品数量日渐增多,Autoliv接受了丰田的帮助。双方的合作取得了成功。去年,犹他州立大学授予Autoliv“新乡制造业卓越奖”。

  Autoliv原名莫顿汽车安全公司(MortonAutomotiveSafety),创办于1956年。它开发出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充气气囊发火装置,成为气囊制造业早期的领头羊(1996年,该公司为瑞典的安全带伸缩装置和安全限制系统的领先企业AutolivAB所收购)。但是,竞争对手追了上来。Autoliv迫于汽车制造厂家客户要求降价的压力,曾大幅削减成本以维持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