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行业整合的三种典型问题(一)
详细内容
错误并购、缺乏整合能力以及并购导致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正在困扰着中国的行业整合者们。
在近期新闻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便是中国白色家电电行业的著名企业广东科龙资金链断裂,生产运营陷入瘫痪,正在等待被其它企业收购。而曾经红极一时的行业整合者顾雏军被捕接受审查。科龙的结局不禁使我们回想起20世纪90年代曾名噪一时的香港中策公司。
中策公司通过低价购入国内企业的资产,随后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取得资本增值,以此循环往复地陆续对中国的啤酒业、轮胎产业等多个行业实施产业整合。但因缺乏企业整合和驾驭能力,无法实质性地提升被并购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在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维持原有运作模式的情况下,从产业整合的大潮中退出。
出问题的不会只是中策和顾雏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行业整合者队伍中,不少人正在玩着利用被购企业进行抵押、贷款、再收购、再抵押的危险游戏,一旦哪一个环节出错,整个链条便如多米诺骨牌坍塌。并且,整合能力缺乏使被购企业赢利能力堪忧也在困扰着整合者们。而中国的行业整合大潮已势不可挡。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在日前发表的题为《中国100大企业: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的报告中预言,中国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低端钢铁业和手机制造行业整合不可避免,某些行业的利润增长显著减弱将可能加速行业整合的过程。
环球资源杂志近期发表的《中国大陆空调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市场资讯报告指出,中国大陆空调制造行业将继续整合,供应商的数目将由90年代末的约500家缩减至目前约200家。
而云南省推出了第一个全省性行业整合总体方案――《云南省化工行业整合总体方案》,旨在形成集磷化工、盐化工和煤化工为一体的全省化工大产业格局。
面对中国众多行业因产能过剩、竞争惨烈、成本上升等诸多难题而需要整合的现实,中国的行业整合者在整合之路上会遇到哪些典型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