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办公管理>私营事业-管理人员与组织形式

私营事业-管理人员与组织形式

详细内容

竞争的压力迫使许多私营事业范围内的组织缩小规模,有时“精简并有效”的概念甚至被执行到这样的一个地步,以至于许多组织都得了“厌食症”。现在普遍存在着组织内各部分一个个都向着成为实现财务目标的、半自治的、商业化单位发展的趋势。这使组织内发生交叉津贴、奖金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这两个变化在公用事业范围内也很明显)。附加价值的理念越来越突出地得到应用,因为各个单位和个人都希望证明他们自己具有更高的收益率。这些变化反过来导致了组织单位总体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了一系列对泰勒主义者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反应与映证:劳动分工、职能控制以及不涉及劳工的参与等。同时这是形成市场不稳定结果的原因之一。现在,在改进作业流程、产品和服务时更强调灵活性和劳工的参与。反过来,这使组织不得不对员工训练高度重视,并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这也是将在本书第1 0章和第1 2章中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尤其要特别注意的是组织重新配置制造作业流程以避免高成本的趋势。将设计工作放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里完成也会使组织更具竞争性。运用卫星传播系统使得为美国客户进行的计算机设计工作能够在爱尔兰得以完成就是最好的明例。寻求新的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机会也引起了许多合作性风险。
英国宇航局R O V E R汽车部门与本田( H O N D A )之间的合作就是众多实例中的一起。紧接着1 9 9 4年,R O V E R汽车被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宝马( B M W )收购,这个例子进一步证明了国际性并购和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的趋势。另一个变化是公司对国际市场战略的制定。由于市场已经全球化,因此更有可能也更应当在全球的或是地区性的范围内,而不是仅就国内范围,进行产品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