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在办学定位、培养理念、发展方向等方面存有偏差,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立足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改革创新以推动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定位;模式;队伍;改革
至2007年,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已从1999年的161所发展到1 109所,占到了我国高等教育65%以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不免在办学定位、培养理念、发展方向等方面存有偏差。
立足高职院校,本文将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改革创新以推动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一)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中的“职”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必须具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高”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动手的技术工人,还应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向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发展。
(二)层次定位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现行高职教育仅定位于大专,层次单一,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应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教育中。
(三)时间定位
目前,有不少人把高职教育等同于终极学历教育、大专职业教育,往往重视学历教育,忽视职业资格培训,重视岗前培训,忽视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一个人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是通向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成为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公民接受开放式教育的重要形式。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资源,开展技术培训,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提高员工素质服务,在拓展服务中推动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职业性、技能型、应用类的高等教育定位,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专业设置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以“面向市场办学校,围绕企业设专业,针对岗位(群)定课程”为办学宗旨。专业设置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院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从而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需要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如专业外延的扩大、内容的整合、方向的拓展、专业的撤销等,给予专业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