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思考――以文山学院为例(一)

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思考――以文山学院为例(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服务功能 办学特色
  论文摘要: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之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动力源、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文化传播的辐射地。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使命,解释大学办学的基本目的,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术语也是“使命”(mis―sion)。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顺应时代需要而出现,其主要目标是“追求真理的教学和学习”。“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J(从中世纪大学到近现代大学,大学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轨,其使命也逐渐由单纯的人才培养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21世纪初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2l世纪的大学虽然延续了上述三大使命,但由于实际条件、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类型的大学,三大使命的内容、规格、质量和发挥程度亦不尽相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现代大学的新生力量,如何理解三大使命的内涵,以自身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真正“有所为、有所位”,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现实问题。
  一、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使命”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等。文山学院是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的地方本科院校,要真正做到“立足地方,为地方服务”,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
  (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服务支撑
  地方本科院校所在地大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科技和文化支撑。文山州是集老、少、边、山、穷和原战区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州,素有“滇桂走廊”之称,也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通边达海的区位优势。近2O年的战后恢复建设,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文山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围绕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增投入、扩总量、创特色、促转型,突出打牢基础、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四个重点”,继续实施农业立州、工业强州、城镇富州、开放活州、科教兴州、和谐稳州“六大战略”,加快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冶金化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步伐,完成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留得住、用得上、千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完成科技创新来实现。文山学院作为文山州唯一的本科院校,承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科技支持、引领文化发展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高远的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和文化服务要求。文山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薄弱,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大科研创新方面无法与老牌高校竞争,只有结合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文山州“通边达海”的地缘优势,在学校办学定位上充分体现贴近文山、融人文山、服务文山的特点,提高学科专业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社会适应度和认同度,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赢得区域社会的认同和肯定,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指出:“服务应该是大学唯一的理想。”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依托自身的人才、知识和技术优势,开展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应用和创新,为地方各类社会组织提供人才输出、理论服务、科技报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要求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山学院应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努力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知识库、人才库、动力源,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社会进步。
  一是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服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输出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大批的专门人才。文山学院享有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区位优势,承担着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责任,在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学院应大胆探索实践,努力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有潜力”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努力,突破制约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人才瓶颈,让学院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提供科学研究服务,努力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成为文山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动力源”和“助推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山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正从“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粗放型经济向以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的内涵式、集约型经济转变。文山学院应重点围绕文山州的三七、烤烟、畜牧业、矿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和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药业、矿冶、电力、林浆纸、建材和农特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校企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学校潜在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生产力,将文山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学校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
  三是为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信息服务主要是指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播、交流、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在合格本科院校的建设中,学校要在充分发展文山州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文山民族研究所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整合科研人力资源,成立若干研究所,主动承担地方政府下达的政策性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力争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
  四是挖掘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突出校园文化品牌,争做区域文化繁荣“辐射源”。文山学院是区域内唯一的本科院校,在本科院校的建设中,要着力依托校内文化团体和地区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研究,加强与国际、国内、省内文化机构和社区团体的文化交流,积极融入地方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把学校建设成区域内先进文化发展的中心。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通过广大师生自觉主动的行动,将先进的文化理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引领区域文化发展的“辐射源”。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思考
  高等院校要牢固树立立足地方、依靠地方、主动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和办学的目标追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发展之本,彰显办学特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