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让网络载着信息和人一块健康生长――网络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之创设(一)

让网络载着信息和人一块健康生长――网络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之创设(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试从网络、信息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阐述在网络时代当网络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时,如何创设一种适于网络时代新的生存方式的教育环境,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让网络载着信息和人一块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信息;网络;网络教育;网络生存环境


Let work based Information and Human Beings Develop Healthfully Together

―Creation of a work based Environment for Higher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puter work has changed the human rac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how an educ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created that is mensurate to the way of life in the age of works,thereby rais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letting the work based information and human beings develop healthfully together.

  Key words: information; work; work based education; work based living environment

网络正像水、空气和阳光一样,载着信息在整个地球上流动着、弥漫着、辐射着,不经意地伴随着人类的新陈代谢,静悄悄地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环境。按照系统论和信息论观点,教育作为人与人互动的开放信息系统,也无不例外地将在这一新的生存环境下发生变化。在网络时代,如何创设一种教育生态环境,使网络高等教育这一开放系统能保持有序、平衡的发展,并使处身其中的人能变化气质、修身开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以便更健康地生长,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既然网络已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环境,信息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资源,而网络高等教育又步履冲冲地向我们走来,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1.网络、信息与人的关系

网络使自身不断向地球的每寸土地生长,蔓延,将信息连通到每个人。信息包括客观本体信息和再生主观信息,被人认知、被人继承、被人创生,是人们创造新信息的源泉和结果。人与网络间有一接口开关,人可选择控制何时从(或向)网上接收(或发送)何种信息。人是有决定权的,需要时他可走进网络世界,不需要时他可远离网络,不受任何信息烦扰。

2.人、网络高等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与宇宙交换、生生不息,逐步完善的生存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只有开放地与宇宙交换,才能保持其健康成长。就像一个人发高烧,如果他将自己封闭,不接受任何治疗,则病会加重。而当他向外开放,多喝水、服药,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则很快身体复原,回到平衡有序状态。

人的成长也是同样道理。人要完善,就要修身,修身就需向外开放学习,并以个体为本,根据个人需求接受教育。特别是在信息急剧增长的今天,更要向外开放,不断接受高等教育。能最彻底地满足人类不断接受适于个性需求的教育是网络高等教育。它“不仅是现行学校教育的补充,而且应该是信息时代新型远程教育模式的实验场,是探讨如何超越印刷时代教育模式之弊端的教育改革新舞台,是让广大师生和家长超前了解、感受和体验正在降临的信息文化环境下新型教育模式的窗口”〔1〕也是未来人们走入学习社会进行终身学习,接受闲暇教育的一条途径。

“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所谓教育,就是为了人的成长,选择最佳环境的行为。”〔2〕当年“孟母三迁”就是为了人的成长选择最佳教育环境的行为。但环境除了有已存自然环境外,还有再创人为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信息除了认知信息――知识外,还有意识信息――情感、意志、态度、愿望等。如果能通过技术支持创建一种环境,使其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可同时获取这些意识信息(如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使受教育者如临其境,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体验,这不正是对教育自身“发动知、情、意,发展智、德、体。”〔3〕的最好支持吗?所以,人的修身需要环境的支持,人又能动地为自己的修身创设适宜的生态环境。

为什么网络能对人的发展起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至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可自主、异步、有选择地学习到最新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将终生接受网络高等教育?我们将从对网络时代的本质特征的探讨中寻求答案。



一、 网络时代的本质特征

1.由有形向外开拓转向无形向内发展

网络时代比特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比特是个无形、无重量的二进制编码。它可被无数次地复制、组合、重新编码,从而生出千变万化的信息资源。

网络时代正是依托这一无形的资源而形成了一系列信息服务产业,在不长的时间内使其产值飞速攀升,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支配下,正在由向有形的领域挖掘转入向无形的天地开拓。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计算机软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对不变的计算机硬件注入不断更新升级的软件,而使其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我们知道,硬的东西是有形的,有形就有限。计算机硬件的各部件功能都是固定的。如硬盘负责存贮信息,CPU负责控制和处理信息等。但软的东西是无形的,无形就有无限的空间去创造出“有”来。当把不同的软件放入同一硬盘之后,计算机的整体功能就会发生变化。有人说,软件是思想的数字化,是人的思想在比特中的映射。而人的思想来自于大脑的智慧。对大脑的开发即向内挖掘是可持续性的发展,它不破坏任何不可逆的自然生态。(即使脑细胞死了,还可再生)所以,只要人肯用脑,肯创造,肯将其思想变成数字化――软件,那就会用这一无形的东西让有形的世界变幻莫测,丰富多彩。

对人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发展其硬件、软件或有形、无形的问题。高等教育是将人变成专用工具还是将人生成“不器”的无形“大象”?工业时代注重规模效益,所以高等教育也用统一规格的模具去大批量输出“产品”。网络时代因它的基本要素是比特、是信息、是知识、是只能靠头脑的智慧才可被创造出来的软件,而软件是思想、是最具个性化的东西,故网络时代不是以规模为效益,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获得效益。而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人首先应具有个性、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你有你才能的给予。所以网络时代人的发展也应是向内的。

2.极丰富的信息,为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信息极大的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了呢?基本上是“不出户,知天下。”〔4〕只窥牖(视窗或显示屏),见天道。更重要的是,网络时代以个体为本,为个体提供了最大的个性化服务。最明显的变化是由“推给”变成“拉出”,即由推给受众信息变成由受众有选择地“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工业时代,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只能单向地、定时地、定内容地向个体推出自己的信息。在某时刻,个体打开电视机,对不愿意看的信息毫无办法,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

网络时代,数字电视具有点播功能,即个体与信息源(电视台)可互动。你不但可以点播自己想要的内容,还可以观赏某一节目的同时,通过附在电视机上的键盘或按钮向电视台发出其它请求指令。信息从工业时代无条件的推给到网络时代的根据个性需求有选择地拉出,这不能不说是网络时代以个体为本的一种理念体现。

3.知识的网上分布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外化的大脑

在工业时代,知识,特别是学科专业知识,或以书籍形式存在,或被垄断在部分领域内或部分人脑中。你想要获得这些知识,就不得不去买书或不得不走进这些领域或接近这些专家。而网络时代信息极大的丰富,各种各样的学科专业知识在网上分布,你并不一定要购买书籍或走进大学,或走到学术权威身边。只要你会上网,只要你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选择能力,你便可将你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从网上拉出来。

这就涉及到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如何获得专业知识,特别是最新的专业知识的问题。是从经过一个长周期才出版的过时的专业书上寻找还是从日益更新的网上得到,这也是网络高等教育在学科专业学习上的优势所在。

人类创造了外化的大脑,“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网络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这才是真正算得上是人脑的延伸,不仅延伸了个体的大脑和思维活动,而且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的大脑!”〔5〕这一外化的大脑将使人类社会从网络时代进化到意识时代,这是英国学者彼得・拉塞尔在《觉醒的地球》一书中以新颖的角度和奇特的构想得出的结论。他的论据是随着物理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化成为一个健康协调的超社会有机体,它标志着地球神经系统的成熟与觉醒。〔6〕同时,这一外化大脑可作为个体大脑创造的源泉,即先从外化大脑中继承才能创造。个体大脑的创造“产品”输送给外化大脑,与更多的个体脑共享,且使外化大脑越来越丰富发达。

4.时空感、虚实感消解,使人们生活在志趣相投的电子社区中

由于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几乎没有时空障碍,所以,只要我们志趣相投,只要我们有共同的关注,只要我们有对话的心态,我们就能无论何时、无论何距,经过一线相牵,进行心灵间的沟通。

假如你在沟通的时候头戴一套“灵境”盔甲,那么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你甚至不知道此时此刻是在真实世界里面对面交谈,还是在虚拟世界中远距离沟通,即时空感、虚实感消解。此时你最关心的是在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与你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起你们的电子社区,在这一社区中享受你们自适、自得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