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消费热点内容分类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大学生的热点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文章对大学生学习、情感、通讯、体育、休闲娱乐、网络等六大热点消费内容作了分类分析,以期为大学生热点消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热点消费;分类
当前大学生尽管身在象牙塔,却崇尚自我,追求个性,打破传统的生活消费观念,渴望展现一个更加炫丽、独立的自我。因此,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消费处处都表现着一种“新新人类”的个性自由与开放。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热点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就目前来说,学习、情感、通讯、体育、休闲娱乐、网络是大学生消费的六大热点。从表面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嗜好是当前一种消费精神文化的体现。通过本文的分析探讨,可为进一步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提供基础参考。
一、学习消费
学习消费一方面是大学生为考级、考研、考托福、学电脑等让自己“升级”而参加的各种培训班、速成班所花费的费用。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激烈的竞争让大学生们早早地就为以后参加社会工作而努力奋斗,始终都勇敢地站在知识化生存的最前沿,而报各种培训班却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另外,大学生除了购买基本的专业教材、作业本和日常学习用品外,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书籍也花费了不少的金钱。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考证热”在各类院校悄然兴起,注册会计师、律师、国家公务员、国家英语等级、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名目繁多,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自然不菲。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以便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宁波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73%的人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温州大学曾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学生手中持有一本以上“非必要”证书,最多一人拥有四本证书;如果加上英语四级和计算机省二级,那么这名学生一人就拥有了六本证书。山东大学机械学院大三学生林东拿到的证书已不下10本,但他说自己还算不上真正的“考证族”,有的同学“涉猎”更广。另据调查,在校期间大学生的考证费用在300元以下的约占50%,在300-500元之间的占15%,而有的则是上千元甚至几千元。为考证“挥金如土”的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就业形势严峻,多张证书,找工作就多一个筹码。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大部分大学生考证的费用都由家长支付。而在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考证成了一种绝对不能省的“投资”。
二、情感消费
其一是恋爱消费。爱情是校园永远的话题。爱情消费自然成为了不少大学生一笔不小的经济开支。大学生谈恋爱已经不再停留于精神恋爱层次上,物质利益的刺激已经成为增进感情的必要手段之一。比如,恋爱中的男孩怕女孩笑他小气,于是在吃饭、泡吧、唱卡拉OK、看电影时一般都会抢着付钱;碰上生日、情人节等也少不了买束鲜花,送点小礼品。有的学生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几个月,也要为女朋友购买一件昂贵的礼品作为生日礼物,情人节送一大捧的玫瑰根本已经算不上什么高支出了。这部分学生往往被感情冲昏了头脑,难以把握理性、适度消费的原则。另外,还有的恋人不在同一个城市读书,那么他们就只有通过电话、书信传情了。根据许多男生家长反映:进入恋爱生活的男生经常是嫌父母给的生活费太少或者太慢,尽管家长已适当增加了费用额度,但还有不少学生出外打工挣钱,此举并不是想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而是为弥补恋爱消费空缺。如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 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是为了追求情感而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了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这样,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其二是人情消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来往越来越密切。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讲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