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与会计的改革与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并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状态中。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诚信危机与本科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本科教育;教育理念
  
  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从会计教育层次来看,从建国以后即培养大专、本科生,到198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2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由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四个层次构成的比较完善的高等会计教育体系;从会计教育的规模来看,已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前全国仅有二、三十所高等学校设置会计专业、在校学生数千人,到目前约有千余所高等学校设置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在校学生规模约60万人左右(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在校学生已达到571 539人,其中高职高专353 734人、本科208 145人,硕士研究生8 745人、博士915人①);从专业面向来看,已由与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行业会计专业,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我国会计核算规范的与国际接轨与趋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通用会计专业转化;从会计教育的理念来看,已从单纯的技能培养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化。
  我国高等会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高等会计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所显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客观的认识。本文主要从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环境入手,分析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目的在于为正确确立现阶段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与改革思路提供依据。
  
  一、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
  
  会计教育与会计教育环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会计教育环境影响和决定着会计教育;另一方面,会计教育影响着会计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水平。会计教育应该随着会计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会计本科教育环境进行客观的分析,是讨论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问题的前提。我国目前会计本科教育所处的环境可以概括为: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诚信危机与本科教育大众化。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活动超越国界,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运作。经济全球化具体反映在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经贸活动的全球化以及企业并购的全球化。会计信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沟通与导向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核算规范的国际化,而会计核算规范的国际化又必然要求会计教育内容进行调整。
  (二)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智力资源的开发,即对知识、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和创新。知识经济要求会计职业范围扩大、会计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这同样要求会计教育的理念发生变化。
  (三)信息技术发展
  以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高效率、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而且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高度共享,同时实现会计功能的拓展,将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从核算功能拓展到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可扩展的企业报告语言(XBRL)的出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处理在网上获得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可以按照各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转换成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或者本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信息,将会计信息的作用发挥到及至。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产生的影响、带来的变化,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诚信危机
  市场经济赋予了更多的选择权,管理制度的不完备与道德的沉沦造成了现代经济社会的诚信危机。在会计界,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施乐”、“默克”,到我国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厦”、“科龙”,上市公司出现的大量的舞弊案无一不是诚信缺失所致。法纪治近、教育治远;法纪治标,教育治本。加强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会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五)本科教育大众化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余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科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在1995年设置会计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为219所,在校会计专业本科生为45 967人, 2000年分别增加到262所与96 232人, 2005年又快速增加到475所与208 145人,规模扩大令人注目,特别是培养的会计专业本科学生人数以超过翻番的速度增加②。本科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对于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就业层次发生了变化,必然要求重新树立会计本科教育理念,调整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会计本科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并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培养体系。
  
  二、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我国的会计环境直接相关。在新中国建立后到1978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前,由于不重视经济管理,会计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教育的规模极小;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会计本科教育实行行业会计教育模式。从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随着经济管理工作的加强与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地位的上升,会计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各高等学校纷纷设置或恢复会计专业,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在我国会计改革与国外会计教育思想引入的推动下,开始由行业会计培养模式向通用会计培养模式转变。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到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加入WTO、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高等学校对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重新思考,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对会计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新的设计,对会计本科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新的尝试,等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未达到满意的程度,付诸实施尚需时日。根据上述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所处的环境分析,我国本会计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方面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尤其在会计本科教育实施中不能体现正确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从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还是从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对于会计本科教育的理念仍停留在知识传承教育、一次性教育、专业教育与本土化教育上。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试图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掌握全部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满足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要求;教育中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以会计职业的知识需要展开教学;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于国内会计职业的需要,仅从国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来设计会计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