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论人本主义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一)

论人本主义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管理的不断更新,以人文本、人格深化的管理理念已深入管理者的心中。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必须重视人本主义原则。用以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人本主义 高职教育 心理教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型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我们在高职教育的建设中必须有新的探索,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既人本管理,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所谓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一、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探索人本管理

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另外社会保障体系要完善,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以保证教师物质需要的基础性。
2.建立完善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发展学生,首先要不断发展自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这是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需要,创造各种机会、条件,营造必要的环境,为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公平通常使人心情舒畅,工作积极、热情,而不公平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人际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高校的人才流失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的工资所得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心理内感不公平所导致的。在把公平理论应用于高教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教师的不公平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人本管理

1.以教育工作者的良心与责任投身高职教育事业
首先,课堂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以合理选择。其次,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有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