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一)
详细内容
作者:赵春霞 徐静 冯雅琪 张丽丽
【摘要】参与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新型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激励 竞争力
纵观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的事实和结论,课堂上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根据目前调查情况,高职管理类教学方法还存在许多弊端,与教育教学改革不相适应,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院校管理类教学普遍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
“参与式”教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1.主体的转变
“参与式”教学的重心由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向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观众变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主角,教师则由主演变为导演,改变了教师 “一言堂”的现象。
2.教学形式的转变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从桌椅的摆放、教室的布置、师生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多样的,气氛是活跃的,学习内容是丰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
3.教学效果的转变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实践、调查、考察、探索,尽一切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职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参与式教学的前提
参与式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自身主体性的体现,自我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深入学习。在互动课堂里,要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鼓励的课堂气氛,它能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