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作为一种精神气候或氛围,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心理暗示”和“文化无意识”机制,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必然的和有效的教育因素。因而,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便成为当前我国完善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校教育;创新教育
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并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一切特质。从存在形态上看,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但从其性质上看,他却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即最终是以一种观念形态、精神因素作用于校园人的。校园文化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其作为一种教育因素既是必然的,又是有效的,具体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的“心理暗示”与“文化无意识”机制,决定其教育力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校园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必然和有效的教育因素,正是由于它本身作为一种气候、一种氛围,对校园人,特别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暗示作用。校园文化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或活动,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诲,从而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教育者的要求不断成长。由于校园文化的暗示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因此,它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纳。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虽然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创建的,但对教育者来说,主要体现为有意识地建构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的过程,而对受教育者来说,则主要体现为环境对其无意识地影响和其适应这一环境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目的性的;其存在形式以及对人产生影响的方式乃是无意识的。
校园文化的“心理暗示”与“文化无意识”机制,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心理学、文化学基础。所以,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必然、有效的教育因素,也就无可厚非了。
(二)文化、教育与人的互动关系,规定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的必然性和有效性
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它是文化系统作用于它的创造者、承继者――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属性。在文化中,个人实现了自身的再生产,而教育则帮助人们获得精神的“再生”。教育传递文化,文化承载教育,二者共同的作用对象是人。校园文化正是在文化与教育这种互动关系中,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产生影响的。
二、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使命与效应
(一)学校的价值教育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特殊使命与效应
不同的价值观导致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又直接导致人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发展方向。因此,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准确的价值取向和选择,以获得更为丰富、完善的人生,便是价值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最高使命。学校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价值教育。然而,无论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树立,还是完善的价值取向和能力的形成,都无法完全依赖教育者的传递而实现,而必须通过主体在一个具有一定的导向性的环境或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这正是校园文化功能之所在。
(二)学校的创新性质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特殊使命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