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技巧(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了作者多年的管理班级经验,对班级的管理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主要包括:德育工作方面,怎样营造班级温馨气氛,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等。
【关键词】肯定和鼓励 温馨班级宽松的环境 踏实勤奋
一个健康的班级集体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证,另一方面需要有良好的班级风气来支持,这两者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使班级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但就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班级风气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与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新教材、新理念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措施、态度与方法不当,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自尊心、自信心的毁灭,产生心理扭曲。
作为班主任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我当班主任多年,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肯定和鼓励教育相结合
在班级中常有这样一类后进生,对班级活动与班级工作热情很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努力学习不够,自觉守纪不够,虽然班主任也能看到他们的长处,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但毕竟文化课的学习与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因此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与纪律上的散漫暴露的机会要远远多于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的表现机会。班主任如果不讲究工作艺术,不扬其长、避其短,就会批评多、肯定少,而造成种种不良后果。当这类学生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时,有时班主任会忘记他们的长处而吐露出“屡教不改”、“无药可救”等词语,使他们受到心理伤害,有时还免不了在家长面前告状一番,使学生回家还要受家长斥责、训骂。久而久之,这类学生会丧失自尊、自信,扩大与老师、家长的心理距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形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继而进一步加剧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与行为上的不良表现。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批评教育与肯定、鼓励和表扬教育相结合,在班级工作中,为他们提供创造能取得成功的情境及自我表现机会,可以设置一些适合他们个性、长处的岗位或职务,利用其长处,发挥其潜能,抓住契机,多给予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并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如学业上的辅导、行为上的定期总结表扬、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对他们的薄弱之处的适时提醒、督促,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即使是适当的批评后也应给予实事求是的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我是这样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班上的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在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时,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当他们仍不能严格遵守纪律时,及时提出批评,并在全班检讨,由全班同学监督改正,如仍不改,则立即撤消其班干部,并严肃按校纪、校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