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培养中职生数学兴趣例谈
详细内容
一、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数学综合知识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实生活中,从宏观到微观,从天文到地理,数学知识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依据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家莫奇莱教授和埃克特博士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当时的初始目的是为了精确计算弹道导弹击中战争需要的目标位置,是为掠夺财产、占领地盘的战争服务的。在其后的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利用数学知识对计算机不断加以改进。
从采矿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海底作业到人造卫星的发射、从地震和台风的预报到自动存款机等等,计算机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这样的事例,学生们还可列举出很多,如数字手机、数码像机、邮局业务、各种监控设备、医院各种检测仪器等。从对这些事例的分析中,学生体会出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明白了数学知识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消除了对数学的抵触或排斥心理,慢慢产生了对数学的好感和好奇心。这样,教师将具体的生活实例与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阶梯式、由浅入深的上升思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从而产生了有效的教学结果。
二、借助计算机专业知识展示数学的“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求美的事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现实中处处显示着、应用着数学的美。如果能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借助于计算机专业来表现,将数学的美直观地展现出来,引领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思考如何去创造美的事物、设计美的事物,促进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心理,深化学习数学的动机,由此产生出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不断被激发和巩固。例如,著名的杨辉三角组成的美丽图案,可以用计算机中的程序语言编程来展示它的美。(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