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详细内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的旧知识和新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科学习中,它是以问题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是受社会文化系统、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及自己的原有经验等影响的主动学习,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任务驱动法就是体现这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法将以往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转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化为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设想和方案,从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完成新知识技能的建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设计阶段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高度上,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有意义的任务,设计的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能创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无疑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知识点分成一个个相对容易完成的小任务。这些任务与任务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通过小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完成,让学生踩着任务的阶梯不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任务设计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通过努力人人都应达到,而发展目标则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