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思考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批判的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真正做到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用历史的观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给20世纪的世界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历史上任何理论、学说都不可比拟的。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吸收了人类历史上已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上都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形成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先进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体现的历史使命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它的发展是科学的;作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它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是科学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批判性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质和内在动因。批判就是否定,自我批判就是自我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是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而是看作发展的创造性科学。它必须要随着实践的变化与发展而不断返回理论自身进行审视,重新考察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使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修正、发展并充满活力。它深深地懂得,只有坚持不断的自我批判,自身的理论才不会成为仰之弥高的僵化教条,才会有继续前进和走向彻底的内在要求,才能在不断的清算与刷新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更新层次的跃进。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作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和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实践的发展相一致。“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上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发展的学说。
第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的开放性与批判性是分不开的。批判不仅要吐故,同时也意味着纳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力来自于实践,它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成果的批判继承,因而也必须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总结新经验,汲取新成果,以丰富、深化自己的理论内容及其相应的理论形式,正是由于以实践和科学发展中的新鲜空气和新鲜血液不断滋补、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永远保持生命之树常青,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自觉地赋予自身以创新的理论品格。“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突破教条的关键也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展开的既有坚持,又有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奋斗、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和不断创新,全面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以更丰富的经验、更实际的思想、更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完整科学的理论武器,他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品格的最初实践者。此后,以列宁为卓越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的斗争中,以科学的革命胆略和理论勇气,敢于和善于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并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由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去实现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8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与时代共进互动、思想理论不断创新,而又能动地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不懈追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并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其标志性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后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邓小平同志及时捕捉到时代变化的气息,通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典形式,借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课题,重新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生机。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他认为时代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排除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种种模糊认识,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的国情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理论,其标志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